读了11月13日《教育圆桌》上《一个教师的学校,到底能支撑多久》一文,很欣慰。十分感谢《中国青年报》长期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也十分感谢作者胡海军对农村小学的关爱与支持。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里,曾明确规定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学校撤并。况且,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农村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小学的生源在不断增加等因素,农村小学(教学点)不能撤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小学(教学点)主要是教师缺位。如今在农村偏远小学(教学点)从教的一般是50岁以上或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的教鞭由谁来接替?尽管各地每年都有很多省招、县招的年轻教师,可分派到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又有几个?有的到这些小学(教学点)待了一年或是两年就调走了。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愿在这些小学(教学点)待下去呢?
一是生活艰苦,吃喝、住宿条件不好,要自己动手做饭,烧开水。
二是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学校除了电脑、电视机、图书和篮球、乒乓球,没有其他的娱乐工具。再说那些5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是早去晚归的“走教”,一两个外地年轻教师守在偌大的学校里实在很孤单。
三是现如今连老式农民也往城里走,年轻人哪个又愿意待在农村?待在农村的年轻人连对象也难找,长此以往就耽误了大好的青春。诸如上述实际情况,他们不得不托关系找路子往城镇调动。农村小学还是那些老教师在坚守。
有这样一个教学点,58岁的李老师还有两年就要退休,新分来的一个招聘教师前不久调走了,班上11个学生的家长都很着急,李老师一旦退休了他们的孩子由谁来教呢?村干部找中心校领导,领导说,既然外地教师不愿意来,你们就在本村请一个代课教师,中心校负责工资。可前不久上面有政策说:在3年内要取消全部代课教师,这无形又给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带来了无教师来教的问题。
好在是许多地方已经启动了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如湖北省黄冈市今年秋季就定向招收了300名全科师范生,毕业后全部分派到农村小学(教学点)里去任教。问题是,他们毕业后是否愿意去他们当初签订合同上所写的小学(教学点)呢?更何况黄冈市有10个县市,这300名师范生也是杯水车薪。
笔者40年没有离开农村小学半步,也作过调查分析研究。以个人的浅见,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三个:
一是在有小学(教学点)的村子,定向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本土年轻教师,毕业后硬性规定回本村任教,至少10年,否则不作安排或是师范毕业生除名处理。
二是切实提高到农村小学(教学点)任课教师的待遇,真正做到晋级、评职称、评模优先,让他们“教”有所得,“教”有所盼。
三是将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学点)的代课教师(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农村代课教师约100万人)纳入社保,采取个人、单位、国家各出一部分资金的办法,为他们老有所依、所养解决后顾之忧。对扎根农村小学(教学点)有一定年限、且教学成绩优秀者,可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等,吸引更多的农村年轻人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
笔者坚信,只要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师不缺位,农村小学就一定会长久开办下去。
(作者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蔡庙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