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土地才是我们的宝”

贵州花茂村:美丽乡村凝聚奋斗青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通讯员 刘春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11日   01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翻天覆地!”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乡镇花茂村长大的牟明弦对外人形容自己的村子,总喜欢用这4个字。

    过去,外出打工是村里年轻人的首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那时的花茂村被老百姓叫做“荒茅村”,贫困且荒芜。

    如今,荒茅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茂村,四处都是盛开的鲜花,成排的农家小院透着富足。

    5年前,牟明弦毕业回到村里后不久,村民便选举他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希望他能给村里带来新气象。但他的大部分精力必须放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身上。

    花茂村的变化始于2014年,这一年,花茂村被县里列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试点,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本领、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主题的乡村建设开始了。

    村里来了旅游规划师,烂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大家齐心协力打理自家的房前屋后,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渐渐改善了。村里做土罐子的老师傅也变成了陶艺师,从前卖不了几个钱的土陶罐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陶艺一条街也成了村里的特色。

    村民开始学着经营高品质的农家乐,田园绕着民居,小路连起村寨,“这哪里是村子,就是个风景区嘛!”村民总能听到游客这样的评价。

    “原来农村还可以这样美。”在广东工作的90后小伙陈义兵返乡了,萌生了开乡村精品民宿的念头。陈义兵将自己的民宿主题定为乡愁,曾经灰旧破烂的柴房摇身一变成了红军食堂,牛棚、草垛、土罐、篱笆……都被完好保存着。

    精品民宿一推出就赢得了游客青睐,渐渐红火起来的旅游和原生态田园风光让陈义兵感受到村子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坐在农家小院里拉家常的场景随着媒体报道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花茂村的知名度更高了。

    党的十九大代表、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村子的新面貌后对大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坐在农家院里,习近平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花茂村正在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在十九大的会场上,潘克刚将一张航拍的花茂村全貌照片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来,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到19家,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60万元。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突破,全年收入1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119元。

    “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会结束回到村里,潘克刚迫不及待地把总书记对他说的话带给了村民。

    除了吃旅游饭,还有什么路可走?如何让花茂村的发展不断升级?潘克刚在思考。

    潘克刚一直在回味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要振兴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花茂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土地是我们的宝。”潘克刚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还要从农业产业转型入手,在土地上做文章。”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是条新路。

    花茂村引进了山东寿光九丰公司,通过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开始探索村民以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机制,用市场力量带动脱贫致富。今年37岁的村民苏德琴算是九丰农业园里的老员工,在园区工作两年多的她再也不想外出打工。“在外面挣得不多,还照顾不了孩子。”苏德琴说。

    给大棚里的农产品修剪枝芽是苏德琴现在每天的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像苏德琴一样,在九丰农业农业园工作的村民就有100多人。如今的高科技农业生产使种地不再是吃苦受累的工作了。“我们都不用费力使锄头了。”村民开起了玩笑。

    今年,花茂村自己成立的合作社和九丰公司合作,尝试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亩产值达到万元以上。潘克刚算了一笔账:以种植7亩西红柿为例,产量可达到11万斤,以一斤1元钱的价格卖出,每亩产值保守估计都在1万元以上。

    高效山地农业让村民打开了眼界,村民致富的信心更强了。有一次,村子里召集26个村民组开会,有村民建议,“花茂村发展,还得请专家作长远规划,不要小敲小打,一定要让花茂村长远发展”。潘克刚明白村民的发展意识在不断提高。

    在花茂村的计划中,将继续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同时继续退耕还林,坡度25度以上土地种植经济果林。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1.6万元以上。”潘克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通讯员 刘春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11日 01 版

山东团组织以鼎新之力扎牢基层之根
2017创博会机器人成“吸睛法宝”
二〇一七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举行
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十期结业暨
第十一期开班式举行
2017年“诚信点亮中国”全国总结活动举行
团中央直属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宣传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督导检查工作
贵州花茂村:美丽乡村凝聚奋斗青年
图片新闻
诚信点亮中国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