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闻眼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13日   09 版)

    谎言就像空气中五彩斑斓的泡泡,看起来如梦如幻,实则脆弱不堪。冷冽却真实的寒风吹过,它们顷刻间炸成碎末,给仰望的民众留下一脸错愕。当然,寒风迟迟不来,气泡也能一直飘,飘到云端,被奉为神话,直至被后世视为荒诞的注脚。

    “名家”

    著名画家、湖北美院教授陈运权震惊地发现,千里之外的温州,名叫郭少斌的后辈正在“复制”他的成功。

    在当月一场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中,陈运权意外看到,郭少斌的12幅画和自己早年的作品别无二致,只是落款和印章被换为郭姓。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位后辈大量抄袭陈运权的作品:2012年,四川美术出版社为郭少斌出版的一本画册中,71幅作品全部属于陈运权,就连画册的前言,也照搬了21年前的文章。

    拙劣的剽窃手段换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郭少斌以陈老的作品斩获全国大奖,当上当地美协副主席,继而开设美术学校。事情败露后,他一度登门拜访,称只要不把事情闹大,无论多少钱,“砸锅卖铁”都愿赔。

    陈运权当场拒绝了。老画家说,没想针对后辈,但剽窃者能堂而皇之地借着别人作品出书、拿奖、办画展,一路畅通无阻,他想借一场官司让整个体系反思。

    官司尘埃落定,收获反思的反倒是陈老。法庭判决郭少斌赔偿4.5万元,仅仅与调查取证、聘请律师的费用持平。陈运权提出的收回剽窃作品和网售图书并销毁等诉求,全部被驳回。

    太阳底下无新事。剽窃案不时上演。纵然是影响极大,后果更加恶劣的案子,侵权者赔付一笔款项后,依旧能横行于公共领域,出书、卖画,甚至当嘉宾、做评委,继续点评他人。

    原本,法律和社会的严酷制裁,是“郭少斌们”宁肯砸锅卖铁都不愿将事情闹大的最后一道底线。可法院的判决结果却以荒诞的方式告诉了陈运权,我们对这类错误,确实过于宽容。

    “神童”

    12月4日,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莱阳一14岁少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这篇文章中,14岁的主人公可谓聪明绝顶。他6岁会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即收获多所学校递来橄榄枝,最终被麻省理工学院签约录取。

    莱阳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大大方方承认,发布消息是为“宣传需要”。事与愿违的是,质疑比惊叹来得更快。

    网友轻易辨识出,被教育局视为实锤的证据漏洞百出:当事人向教育局提供的与高校往来邮件中,落款、发件人等信息均不规范,其参加的多项活动无法查到主办方信息,创办的公司也早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单。令人诧异的是,面对诸多质疑,莱阳市教育局坚称,“看到了签约的照片”“不会有假”,又一次将这则新闻推上了热门。

    12月11日晚,继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学校辟谣后,该局终于发出公告,称该事件为失实消息。原本意图宣传,却最终沦为笑柄,莱阳市教育局除了发现不了网友一眼就能看出的漏洞,还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替神童背书并不会收获任何荣誉。天才个例只有在好大喜功者眼里才值得吹捧,踏踏实实服务好治下学生,更能获得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的赞扬。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13日 09 版

跨越太平洋的铭记
每一次双击都有回响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