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二进制生活

钥匙藏在大脑里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13日   11 版)

    我同事上周参加了一个神奇的会。会场里有好多大医院拳头科室的主力大夫。如果她不幸当场晕倒,应该会有幸得到名医的排队抢救。

    在这个会上,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成立了。这个联盟的蓝图是在国家卫计委指导下,集合全国医生和健康教育者,通过社交媒体和问答平台,把关于健康的准确信息向公众发布。

    我对这群医生还挺期待的。传播规律告诉我们,权威渠道越沉默,问题对公众的重要程度越高,谣言的影响力就越大。根据朋友圈“10万+”文章不完全统计,我应该至少罹患了20种不治之症,周围潜伏着近百种致命危险。

    实际上,《快告诉你的亲人!》《你必须知道的10个危险信号!》之类抓人眼球的标题后面有着真实和海量的需求:我想把握我的健康状况。

    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下,消弭信息不对等可以救命。我们需要知道:白内障眼药水不仅会耗费大量的金钱,还会延误治疗的时机。宫颈糜烂并不是病,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不必听信那些假托著名医院的机构耸人听闻。

    我们需要知道,得了病可以上哪儿看,能够找谁。医疗资源信息得到更有效传播对医生和患者双方都有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网红”医生因为在微博上科普,让医院的胸廓畸形治疗一下子名声大噪,患者云集。这个科室的水平一直在全国相关领域处于顶尖水平,此前却少有人知道。

    健康科普也不完全等同于求医问药,大多数时候显得没那么急迫和必要。我不太可能排队挂号一上午,只为抓住医生问一句:请您告诉我妈,喝凉水真的会导致宫寒吗?手机放床头有没有辐射?拍打经络究竟是不是行为艺术……

    但这些问题藏在生活的角落里,不时硌我一下,让我疑惑自己是不是走在通向更好生活的道路上。

    好的健康传播会带来超过知识点的价值。上大学时,女生宿舍流行协和医院女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我不仅自己看,还送给男友勒令其读完。那正是青春片最红火的年月,每隔一阵子大屏幕上就有新的怀孕堕胎戏张扬上演。现实生活中,与女性生育系统有关的一切又都讳莫如深。

    女医生写得幽默平实。很多关于妇科病的知识点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但她的视角给了20岁的我们一堂成长课:直视自己的身体,没有狗血,没有扭捏。尊重身体不是为了成为圣女或女神,而是科学地使用它追求幸福。

    当然了,这些都是太过理想的场景。目前中国科普所面临的挑战,健康科普也都无法逃避。

    医生当得好,不代表科普文章就写得好。要学会蹭热点、讲故事,不时还得会卖个萌。血肉之躯精力有限,医生更是一个忙得经常没法睡觉的职业。做科普会不会被所在系统视为耽误本职工作的“不务正业”?科普上取得的成就如果不能与奖励晋升系统挂钩,只能永远被作为业余爱好,难以持续。

    产业化或许能为破解这种困境带来一些可能。这几年,科学传播和知识付费的产业繁荣壮大,健康科普独立发展很自然,前景广阔。我们可以在付费平台上向医生询问头疼脑热,也可以将问题的范围扩展到更丰富的层面。

    可是,商业力量对于健康传播的影响十分复杂。健康事业既带有公共服务性质,又特别容易和各种利益挂上钩。在这个领域,比谎言更可怕的,是掩盖在科学光芒下的谎言。

    1959年,美国的两名科学家对心脏病的成因得出了不同结论。基茨将脂肪定为真凶,约的金则坚持糖更有害。在制糖业的煽风点火下,基茨的研究成果被广泛传播,影响延续至今,他本人甚至登上了《时代》封面。而约的金则在默默无闻中去世。直到最近几年公众才得知,基茨筛选了研究数据。实际上,在他的理念指导下,美国心脏病发病率不降反升。

    国内某饮料的营销是这种谎言的最新例子。它摆出数据号称喝了能长寿,很快上了热搜。实际上,从研究项目的设计到实验方法的严谨度,都与科学不沾边。

    也难怪我外婆常常感慨,健康太难了。肉身在尘世里乱撞,头疼脑热免不了,熬夜应酬躲不开,还处处都是陷阱。

    我喜欢的一首歌则是这么唱的:“我的身体是个笼子,钥匙则藏在大脑里。”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13日 11 版)

“蝙蝠女侠”团队找出SARS病毒源头
死于人类口腹间
钥匙藏在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