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培养时代新人全国学术研讨会·专家论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7日   T02 版)

    编者的话

    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的“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培养时代新人”全国学术研讨会,12月17日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分别提交了书面发言:《我看“新时代”》《“新时代”和“新的时代的群众”》《强国时代与黄金一代》。

    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苏州大学等机构的8位专家学者,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11位青年教师代表和10位大学生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在这场研讨会上,围绕“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这一主题,专家学者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进行梳理和解读,青年学子的发言则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样本,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展开面对面交流讨论,积极回应同学们的困惑和问题。气氛热烈,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里,我们特别推出《思想者》年终特刊,摘发与会者的精彩发言。

-----------------------------------------

    我看“新时代”

    ■叶小文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即将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回眸2017,最为显赫的就是党的十九大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一个“新”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着手解决“新矛盾”,大家充满“新期待”。

    “新时代”,使我们想起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庄严宣告,近代以来历经磨难受尽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时代,使我们想起邓小平带来“春天的故事”,被“文化大革命”一度折腾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搞活,大踏步富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面貌焕然一新,充满勃勃生机。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凤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时代”。那么,凭什么说今天又进入“新时代”?

    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就不难作如是观。

    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连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上,也破天荒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

    可是,正因为越来越近,再往下,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

    历史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功亏一篑、积重难返的教训不少。百年之前美国和阿根廷的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现在的发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世界银行警告:“在过去50年中,许多国家从一贫如洗的收入水平升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在欧洲以外,只有少数国家从低收入水平跃升到了高收入国家。世界上最失落的地区当属拉丁美洲,它的很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停止了增长。”此所谓“拉美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万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一句话,步子容易迈错,机遇容易丢失!

    此外,还有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即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中国,要跨过“拉美陷阱”,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前面不知道还有什么困难……要完成惊险的一跳,彻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算不算进入了又一番不进则退、不兴即亡、凤凰涅槃、幡然出新的“新时代”?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三个角度作了权威的阐述:

    从中华民族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社会主义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

    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眸2017,最重要的就是十九大宣布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时代一新,万象更新。思想要有新指导,战略展开新布局,焦点对准新矛盾,善于应对新挑战,大家勇于新担当,工作迈出新步伐,事业出现新进展,生活充满新期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时代”和“新的时代的群众”

    ■李君如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党的十九大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同时,作出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最终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就是今天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朝气蓬勃,扬鞭策马,奋勇前进在改革开放大道上的广大青年群众或“新的时代的群众”。

    我们都知道一条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包括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所有这些阶层中的青年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特点。这里讲的“新的时代的群众”,是借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过的概念,以指称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青年人,即我们平时常说的80后、90后、00后青年。他们今天已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肯定无疑的是,他们将是把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即实现“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中国梦的主力军。

    这批“新的时代的群众”,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血和火的锤炼,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性大转折。但是,他们不仅朝气蓬勃、创新精神足、自我意识强、现代化知识丰富,而且在开放的条件下视野开阔,并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中更认同我们自己国家的巨大变化,更有创新创业的能动性。比如共享单车ofo(小黄车)就是5个90后大学生干出来的。今天的80后、90后、00后青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将处在55岁到35岁之间;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在50岁到70岁之间。也就是说,今天的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将成为实现十九大制定的行动纲领的主力军,其中一部分人还将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骨干。

    顺便说一下,我们还要做好2016年出生的“小猴子”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少年的工作,因为“小猴子”们及其弟弟妹妹,将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2022年上小学、在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的2031年初中毕业、在我们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2037年大学毕业。到那时,他们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今天的80后、90后、00后青年,成为我国最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

    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以这样长远的战略眼光做好了“新的时代的群众”的工作,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才能实现;做不好这部分“群众”的工作,我们难免有“后顾之忧”。为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关”教导,即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我们要学会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与此同时,他也要求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总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新时代”的新要求出发,以新的视野做好“新的时代的群众”的工作,在青年工作中进一步认清我们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工作对象,进一步肩负起我们的时代使命。

    强国时代与黄金一代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由中国青年报社牵头发起的“强国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大讨论,很有意义,建议社会各界都能重视研究“强国一代”的特质、使命与担当,同时开发相应的文化精神产品,纳入有关生命课题和育人体系当中。

    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中国迈向强国时代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站起来”阶段,即准备成长期,建立比较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现代教育科技国防体系以及现代国家和执政党治理体系,开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富起来”阶段,即迅速成长期,实现经济起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对最强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追赶;第三个阶段是“强起来”阶段,即发展强盛期,当今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密布局的,强国目标蓄势已久、呼之欲出。掷地有声,纲举目张,中国特色强国战略体系岿然建立,坐标系清晰,路线图合理,时间表明确,支撑强国总目标平稳远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4个强国目标: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13个强国目标: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强军战略。这既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又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之最,由此构成中国特色强国目标体系。

    中国前所未有地进入强国时代,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力资源、靠人才、靠教育。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0.8年,我国总人力资本(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美国4倍左右,其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将从2015年的3.8亿人,提高至2020年的突破4亿人,超过美国总人口(约3.4亿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从人才角度看,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超过1.8亿人,超过美国劳动力总量(约1.7亿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强国。

    强国时代是中国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呼唤黄金一代。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广大青年要与中国发展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与中国兴盛共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最后谈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一代是“强国时代”的受益者,也是“强国时代”的推动者,还将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建设者和创新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是黄金时代;青年时期拥有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年龄;迈向“双一流”的中国大学集体崛起正在造就黄金大学;国家对青年、青年对自己都正在进行知识投资、智力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当前广大青年面对黄金时代,身处黄金年龄,进入黄金大学,进行黄金(知识)投资,要充分把握当下的历史机遇,力争为2035年、2050年的中国乃至世界,作出自己的“黄金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青年无悔、中年无悔、老年无悔、终身无悔!

    做有担当的“强国一代”

    ■王均伟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

    今天的青年朋友有机会亲身见证并参与我们国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历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想成真,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这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先辈,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可以称之为“开国一代”。历史和现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以提供启迪和借鉴。所以在谈今天应该怎样“担当”之前,我想先讲三个党的历史上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3月10日。这天深夜,在贵州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外一条崎岖山间小道上,毛泽东自己拎着一盏马灯,走了3里多路去找周恩来反映意见。当天白天在苟坝召开了20多人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一军团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会上只有毛泽东不同意进攻打鼓新场,尽管他据理力争,在最后表决时,毛泽东也只得到自己的1票,他的前敌司令部政委也被罢免了。至此,毛泽东可以说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接下来就该是休息,等前方战报。但深夜时分毛泽东终于决心,去找住在3里多地外的周恩来、朱德。当夜,毛泽东说服了周恩来、朱德,第二天一早,政治局重新开会,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后来知道,敌人在打鼓新场周边集结了100个团,如果红一军团贸然进攻,后果不堪设想,红军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命运就可能改写。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44年3月。当时中央发布了一个人事任命,免去陈云中央组织部长职务,改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陈云从参加革命,一直在做党务工作,并没有做过财经工作。那时候陕甘宁边区的财经状况很不好,大生产运动只是基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财政状况并没好转,靠印钱维持开支,1943年一年边币增发了13倍,导致物价上涨了20多倍,群众很不满意。陈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彻底稳定了边区财经,控制了边币发行和物价,并给边区留了足够一年用的家底。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922年。这年年初,已经做到滇军少将旅长的朱德离开云南,准备到上海去找共产党组织。经过四川的时候,四川军阀杨森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许给他师长的职位,他拒绝了。到了上海,孙中山知道他的军事能力,许给他10万大洋,让他去重整滇军,他拒绝了。终于见到当时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觉得他这样高位置的旧军人要加入共产党须经过长期考验,没有答应朱德入党的请求。朱德形容自己那时的境况是“一只脚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无法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不要高官、不要厚禄、不怕挫折,朱德只有一个愿望:找到救国的真理。他坐船远行万里,前往欧洲,经马赛、巴黎到柏林,见到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非常诚恳地向周恩来提出了入党申请。他说:“两年也好,三年也好,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只要同意我入党,派我做什么都行。”1922年11月,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朱德终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三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我的看法是:第一,要有责任;第二,要有才能;第三,要有定力。这三点是有担当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担当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毛泽东深夜打着马灯前行的时候,他是把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红军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他对党的事业责任心的生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责任。负起这个责任,才能算是有担当。

    担当需要才能。习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陈云主持西北财经办事处时,一天财经工作也没做过,但他非常善于学习,非常积极向延安的经济专家、金融专家学习,很快就发现了制约边区财经的命门,找到了解决困难的钥匙。他用经济手段与国民党进行经济较量,展现了非常高明的本领。“强国一代”要想在新时代作大贡献,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

    担当需要定力。习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朱德当年面临着诱惑和挫折的双重考验,但他不改自己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初心,最终实现了人生的升华。现在青年遇到的挑战很多,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很多,而年轻时候容易心浮气躁,这就对修炼、巩固和增强人生定力提出了很迫切的要求。

    回首近代以来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发展、图富强的每一时期,都激扬着青春的力量。我们相信,“强国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必将书写人生华章!

    强国之梦为青年带来发展机遇

    ■张翼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从国家之梦和民族之梦上来说,如果维持经济的中速增长,再注入高质量的动因,则中国未来的GDP会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一强国之路,将为青年一代提供哪些发展机遇呢?

    第一,中国的教育投入,在占比超过GDP的4%之后,还会继续提升,这会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创造“大学梦”的机会。这既有利于巩固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质量,也有利于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而更锦上添花的是,还会继续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从而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现在的43%左右提高到50%以上或更高。从人口结构上来说,伴随出生同期群的收缩,适龄青年或高中阶段毕业生的数量会趋于稳定或有所降低——使高考人口的供给侧稳定或减少,但却扩大招生的需求侧,由此为未来青年一代打开更大的“大学机会之窗”——创造越来越多的就学机会,使更多的适龄青年圆梦大学。

    正因如此,中国未来会加速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青年一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又会反过来支持现代化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富含科技生产力的、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劳动力大军,又快又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

    第二,在青年一代出生同期群的收缩与大学梦的影响下,面对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健全,青年一代的就业压力会逐步减少。实际上,自十八大以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超过前一年,但每年大学生毕业季就业率和半年后就业率,都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2017年我国共有795万名大学生毕业,但很多省会城市却掀起了“人才大战”,不仅给大学生落户,而且提供一定程度的买房支持和创业支持。在2017年之前,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主要以招商引资为主促增长。但在2017年开始,一线城市和很多二线城市中的省会城市,开启了筑巢引凤之路。以后,只要经济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下,城市必将逐渐从“招商引资”阶段转型到“人才竞争”阶段。

    2018年我国将会毕业820万名大学生。如果GDP增速维持在6.5%以上,则城市新增就业岗位数就不会少于1300万。这会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因为农民工人数增速的逐渐下滑,企业面临的招工不足(即“民工荒”)问题将愈演愈烈。这将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而提高工资待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不再表现为是否能够找到工作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找到“更好”工作的问题。所以,只要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则更高质量(一定收入基础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工作岗位就是可期的。有些时候,蓝领技术工人的工资还可能高于低层白领的工资。

    第三,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后工业化的步伐必然加快,当每年新增白领工作岗位多于蓝领工作岗位时,青年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会大大增加。因此,未来的强国之梦,对青年来说,还是中等收入群体之梦,是消费水平的升级之梦,还是每天的工作时间可能缩短之梦。中国崛起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从村落社会转型为城市社会的过程,还是低收入群体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更是消费逐步升级的过程。现在中国形成的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会变得“更大”。中国在中等收入群体的支持下,会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消费中心,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力量。

    第四,青年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会加速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步伐。由青年的白领化,以及于此相伴的中等收入化,会在劳动时间的缩减过程中,为青年的终身学习、为青年一代文化艺术生活的拓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所以,强国之梦中的青年一代,还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一代,更是文化生活品位急剧提升的一代。在青年一代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中,中国将会在经济强国基础上步入文化强国的快车道。那时,中国文化就更易于国际化——中国文化产品会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形成为中国软实力。中国产品、中国符号、中国文化元素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新时代 新思想 新青年

    ■王义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亲切关怀青年,亲自领导和部署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党的群团改革,关心和指导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党如何看待青年、如何要求青年、如何发展青年的根本性问题,是当代青年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是以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紧迫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推动共青团事业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以党管青年重要原则为统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为方向,以青年首先发展为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为保障,深刻论述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干部和改革方法论等五方面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的核心意蕴是党管青年,其本质是青年发展的集体主义取向和社会主义取向,是以个体自觉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并形成整体效果的青年发展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关于共青团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把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作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帮助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为共青团的首要任务。关于共青团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的岗位一直是党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主要是指团的队伍是不断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需要广大团员青年大有作为。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各级团的领导干部要从严选拔、从严管理,注重从各个领域培养选拔。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为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关于共青团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共青团要增强抓改革、促改革的能力和本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团的各项工作的改革落实,全面有效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还着重强调决胜“第一个百年目标”生力军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主力军的建设主体,强调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共青团义不容辞,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解决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等等。

    深入学习和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是全团尤其是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界的核心任务和重要使命,开展广泛宣传是团属媒体的必然责任。我们要通过对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研究和学习,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为共青团做好用新思想武装引领青年的主业提供智力支持。

    “强国一代”要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冯刚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

    “强国一代”的时代特征、成长经历、核心素养、内生动力到底是什么。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四个“正确认识”也是“强国一代”在新的时代勇于担当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要将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与世界眼光统一起来,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进程,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不是空喊出来的,“强国一代”应该有这样的思想成长过程。

    第二,在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方面,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中国在经济实力、国家治理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地方,确实让人很自豪。在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中,中国青年要有哪些担当?怎么客观看待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涉及一个基本素养,也是“强国一代”应该具备的视野。

    第三,关于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青年群体的梦想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如何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键是要让青年群体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真正做到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当中,真正的“强国一代”应该有这样的理想、追求。

    第四,关于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有理想有信念的东西落实到行动中,既要立意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这两者应该是互相促进的。在这一点上,总书记讲“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是很重要的。

    培养青年的过程中,对青年教育和青年成长、青年发展需求的内在一致性的构建要予以特别重视。我们不止关注当前青年个体的自然需求, 而是从个人成长和社会、国家的进步等几个维度上一起来考量青年发展的内在需求。四个“正确认识”,既是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们培养青年、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目标,更是当前思政教育加强针对性、时效性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今天,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围绕青年全面发展有一个前提,就是信任青年。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强国一代”应该更加充分展示自身价值,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在,青年学生有很多属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特点,了解青年、了解真实的青年是赢得青年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党领导一代一代青年接力奋斗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民族复兴与“强国一代”

    ■郭建宁

    (北京大学教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讲话和其他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深刻论述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世界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浴血奋斗,前仆后继,就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就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调动13亿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从个体的角度看,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要给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从群体的角度看,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要靠人民来实现,又不断造福于人民。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想通的,中国梦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梦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了中国梦的实践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辛勤劳动,埋头苦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十九大报告所有的论述都是立足新时代的,所有的创新都是围绕新时代展开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起来的角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这三个“起来”,对应于三个“新”。第一个“新”是新中国,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这是我们站起来的阶段;第二个“新”是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逐步走向富起来的阶段。第三个“新”是新时代,也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主要的目标就是强起来。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富起来,到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就要强起来,“中国梦”说到底是强国梦、强军梦。

    第二,发展方式的转换,从过去注重量的增长,到更加强调质的提升,也就是科技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第三,发展更强调全面性和共享性,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更加强调中国话语。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的场合,强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要形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有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畴、教材,等等。

    第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要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拓展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这个伟大征程中,“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尤为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知行合一,崇德向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善于思考,敢于拼搏,乐于奉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新时代青年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吴潜涛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时代青年“扣好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新时代青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战略高度,自此以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是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重大突破。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价值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表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渗透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之中,它是适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对其基本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体中居于“内核”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要求,是立德树人工程的“灵魂”。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有其自身的独特地位,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更不能用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认同,才能成为党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只有这样,“三个倡导”的“24字”基本价值理念,才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前进方向。

    因此,新时代青年在“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在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

    用家国情怀铸就“强国一代”

    ■萧子扬  田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即将到来的深刻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面对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青年一代的作用愈加凸显,当代青年就是新时代强国之路的“排头兵”“潜力股”,就是“强国一代”。

    作为最具潜力、动力十足的青年一代,理应用坚定的家国情怀来铸就,“强国一代”不能忽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突出强调了历代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经国济世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论述的是如何担负社会责任、推动天下太平。这既是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也是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及时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发展、变迁状况,及时思考和梳理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必然是探索强国之路和铸就“强国一代”的重要前提。

    首先,所谓“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主要包括个人修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等内容。对于“您是否同意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乐于助人的”这一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追踪调查》显示,26.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同意,56.5%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同意;对于“您是否同意大多数人都会尽可能公平地对待别人”这一问题,11.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同意,49.7%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同意。乐于助人和公平对待他人让我们想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也对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其次,所谓“齐家”就是治家的意思,一个家庭中最为重要的“齐家”方式就是自觉、严格地遵守家规,进而促进家庭和睦、齐心协力。对于“遵循家风、家教、家规、家训很重要”这一生活追求的描述,调查显示33.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符合,33.1%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符合,22.5%的大学生表示有点符合。清末名臣曾国藩曾言“家和则福自生”,在作为现代社会生活基本单位的家庭中,家庭美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再次,“平天下在治其国”,即是一种“治民、富民、安民和乐民”、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人生抱负。对于“做一个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很重要”这一生活追求的描述,调查显示36.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符合,39.1%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符合,20.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符合。“治国”和“平天下”既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重点强调的是如何安邦固国,如何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如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这一点当代大学生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在个人素养、道德观念、人生追求等方面表现出正向、积极的一面,也有部分青年在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国家建设的进程中还不够热情。因此,必须积极引导青年树立合理的国家观、人生观,一是要积极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社会心态,努力培育“强国一代”的新型人格;二是要促使青年一代形成正知、正念的家国情怀,努力培育“强国一代”的精神根基。应当让青年明白,“国家强”和“青年强”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青年不应当保持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不应当用一种所谓“佛系青年”的态度来回避自己该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网络新时代青年文化的情绪结构及其特征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青年的文化实践与文化自信呈现出怎样的关系?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那么网络新时代青年文化传递着怎样的文化情绪和价值取向?如何将青年文化纳入到习总书记再三强调的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中呢?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自信

    从1997年互联网出现青年文化端倪算起,到今年刚好30年。回顾这段发展史,可以将网络青年文化分成四个阶段:一是网络青年文化起始期(1997年到2005年之前),由个体主导、数量少,但影响大,如播客胖大海、木子美身体写作等。二是网络青年文化增速期(2005年~2010年)。以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类型迅速增多,恶搞、御宅族、耽美文化深爱青少年喜爱。三是网络青年文化的爆发期(2010~2015年)。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推动全民进入网络化时代,青年文化向网民蔓延,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四是网络青年文化的高峰期(2015年以来),由于媒体技术的多维发展,给青年群体的文化实践带来了极大便利,再加上商业资本对青年文化的利用性包装和推广,在网络青年文化发展的高原上,推出了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直播文化、网红文化等高峰。

    网络青年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既表征了主导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和接纳,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也表征青年文化不断创新文化实践和创造青年个性文化的文化自信。主导文化与青年文化既有差异,又相互渗透,这是文化的现状,也是理想的文化状态。

    话语体系的对接和融合

    习总书记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总书记还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深切厚意和殷切期待力透纸背。据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当下主导文化中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等,高屋建瓴,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和努力的目标以及方向。这些意蕴丰富深刻的价值观念,如何能以更具体的、与青年的生存状态相勾连的方法来诠释,以青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到的方式来体现?

    第二,青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义,复杂多元,良莠不齐。我们需要以真正平等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经由文化所透露出来的情绪、心态、思想和价值观,去寻找他们的文化与主导文化相似的、相契合的地方,使两种文化能形成对话关系。二次元是青少年喜欢的文化,三次元世界的成年人又不太懂,可是我们发现,二次元文化中友善的价值观、唯美主义的审美观、对爱和美的向往与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悖行,只是现在两套话语体系不太相容。

    第三,今天20~30岁左右的青年,出生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成长期,享受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全球信息共享,且不用为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担忧,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比如安全、尊严、自我价值,是对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而这才是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需要我们正视青年今天所遇到的问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年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让青年提升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7日 T02 版)

“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