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天清晨,一曲嘹亮的《升旗号角》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响起。此时此刻,时针扫过7时32分。8名曾经参加过“9·3”阅兵的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站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吹响了新年第一天的号角强音。
持续22秒的《升旗号角》,划破了仍挂着月亮余辉的天空,也让天安门广场周围数万名在严寒中等待五星红旗飘扬的群众为之精神振奋。
“这次升旗仪式和以往不一样,听到天安门城楼号角吹响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激动,”没能挤到近处观看升旗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晨曦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即使身处人群外围,她依然能从号角声中感到情绪的共振。
如李晨曦所言,今天的升旗仪式确实和以往不同——日前,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2018年1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这意味着武警国旗护卫队的番号走入历史。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和武警部队礼炮部队转隶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为了亲眼目睹这场与以往不同的升旗仪式,中铁电气化工程局退休职工付东周5点多就来等候,心里盼着“能拍几张好照片作为留念”。朱国欣是一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听闻2018年元旦升旗仪式有历史性的变化,他专门带着8岁的女儿从家乡赶来观礼,想着要借此“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让她看看咱们国家现在很强大。”
很快,广场上聚集的群众一边急切地张望,一边发出阵阵欢呼。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了天安门城楼正中的券门——由96名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组成的护旗编队踏步而出,走上金水桥。30名礼兵肃立两侧迎接国旗。
7时33分,编队走出金水桥,齐步换正步行进。3名身着陆海空军服的分队长,拔刀出鞘,行举刀礼,90名队员端枪护卫国旗威武前行。
“哒!哒!哒!”此刻广场上没有任何伴奏,这铿锵的脚步声就是最激荡人心的声音。
72米,96步。这一段正步前行的路,每一寸都由队员们锤炼无数次的步伐精准丈量,每一声踏步都似时代的鼓点。人们踮起脚尖,举起手机、相机,一秒也不想错过仪仗队员护卫国旗的英姿。
7时34分,编队抵达国旗杆基座,升旗组3人齐步走上基座准备升旗,护旗队员面向国旗列队。
“向国旗——敬礼!”随着分队长响亮的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举枪礼。
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身着陆军礼服的升旗手同时执行升旗和展旗任务。电钮按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新年第一缕晨光中冉冉升起。另外两名着海军空军礼服的护旗兵握枪行注目礼。
“国歌奏响的时候,广场上的人开始齐声唱国歌,我也不自觉地跟唱。”在北京工作的90后青年刘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广场上,军人向国旗行军礼,少先队员高高举起稚嫩的手向国旗敬队礼,而更多的人,则端正站姿,深情地向国旗投去注目礼。亲身感受着这一切,刘琳说:“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星红旗升至旗杆顶端,迎风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欢呼声此起彼伏。
随后,《歌唱祖国》乐曲奏响,万羽和平鸽飞向天空。“这场面可真壮观!”和男朋友一起从江苏赶来看升旗的80后女孩刘林凤说,“能在新年第一天在现场看升旗,这种经历永生难忘。”
新年第一天在升旗仪式中迎来破晓,在天安门广场升腾的不仅是爱国情怀,还有每个人过去一年间的满满“获得感”,和对2018年真切的憧憬。
刘林凤一脸甜蜜地说,2017年她最开心的是,“工作上晋升了,感情上‘脱单’了”。刘琳满足于从北京回家可以坐上“复兴号”,移动支付更加便捷了,“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来自武汉的大学生李森不仅为2017年自己迈入了大学感到兴奋,还忘不了一件国家大事——“朱日和沙场点兵”,他说自己“真地被震撼到了,有这些解放军战士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安全感‘爆棚’。”
比起这些年轻人,和共和国同岁的付东周可拿来和过去纵向比较的“获得感”就更多了。他回想起来,1977年自己从农村到北京从事电气化工作的时候,中国各方面技术都跟不上,而现在“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我的孩子还在这个行业工作,我希望他们也能够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他说。
现在的年轻人并没有辜负新时代期待。李晨曦在朋友圈点赞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其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句话击中了她的心。她说:“作为‘强国一代’,我希望自己能在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李森则决定把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一句,作为自己的新年座右铭,“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踏踏实实好好学习”。
期待2018年能和爱人组成自己小家庭的刘林凤,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小家”。她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句“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让她印象深刻,“作为一名青年,我深感祖国建设的重担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无论是‘小我’还是‘大我’,‘小家’还是‘大家’,都要靠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奋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