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消费社会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落幕。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与社科院系统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本次高峰论坛既系统梳理了当下消费社会学领域的主要理论脉络和亮点,又从消费社会学领域透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对今后消费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刘少杰教授就“符号价值消费中的感性选择”进行探讨,解释了符号价值消费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感性选择进行分析,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消费现实都与其紧密联系。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文宏教授关注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研究”的议题,他运用相关理论与统计方法,探究中国社会中阶层地位、客观收入分层、消费分层与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则着眼于分享经济与消费行为变迁,梳理出其深层的文化逻辑,并对分享经济面临的挑战、应对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卢汉龙研究员对以上发言进行点评,回应相关观点,并指出论坛对促进绿色节约型共享社会形成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重新审视消费理论史,对其六大核心议题逐一分析,从而构建起消费的时空框架与理论史结构。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院钟涨宝教授就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分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成果分享,并提出了对中国家庭财务进行界定和计算的标准,深化了对农村消费的相关认识。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杨敏教授以“新全球化浪潮与新发展主义初探”为题,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新全球化趋势下“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问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宋宝安教授则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贡献率的影响,阐述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探究社会保障与消费之间的密切联系。
上海大学张敦福教授对以上5位专家的发言作了总结,他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改变了过去中国社会的各个体系,中国社会呈现出来的新格局应该受到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此外,他认为,还需要在传统的有关农村消费问题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关注领域,如房产的消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