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线一年后,微信小程序走得怎么样?
今天,在2018微信公开课的会场上,腾讯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在微信平台上已经有58万个小程序,日活量达1.7亿人。
2017年1月,小程序开放上线时,围绕着这个新增功能,有很多争议与疑问。小程序会取代App吗?有人愿意使用吗?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针对微信小程序使用与开发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占到9.2%。
“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最初的预想达到了。”腾讯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小程序刚推出时,“我们特别害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炒得很火,有一堆人过来说这是一个风口,这是一个绝对不能错失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变成一种被透支的流量,然后它就挂掉了。我们特别担心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所以在去年,我们看起来特别保守,(有人)说我们在小程序方面什么都没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多,它真的只是针对线下这样一个场景做的一种应用。”对于小程序这一路的发展,张小龙形容是“先紧后松”,用更长的周期使小程序慢慢成长起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小程序)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并不希望它突然变成一个被催肥的东西。”
时至今日,张小龙关注的已不是一城一池以及数据的简单变化。他更关注的是小程序的本质以及未来。在他看来,入驻小程序的企业很多,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微信小程序的内涵。“我们希望小程序作为万事万物的一个表达语言,是沟通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甚至在更遥远的某一天,是通过一个眼镜直接可以打开一个小程序,这是真正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的事情。我们看到任何的事物可以立即打开小程序,而不是去下载一个App。”
而在线上,则更希望发挥“搜一搜”功能的作用。张小龙表示,“如果大家现在打开手机搜一个航班号,你会看到这个航班的实时信息,这个信息是小程序提供的。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线上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这样一个能力做到的。”
去年年底,在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强调,腾讯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者。这也是腾讯在未来打造开放、合作生态的理念。今天,张小龙同样强调了去“中心化”的意义。他说:“‘去中心化’与其说是平台的策略,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代表着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脑,我们认为这样一种系统的健壮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只有一个大脑来驱动的系统。”
张晓龙强调:“微信平台一直想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应该去影响各个服务的存在,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尽可能地让更有价值的服务浮现出来,被用户找到,而不是我们去左右。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用户在微信里,系统不会推荐他去订阅某一个公众号,将来也不会。同样,对于小程序、小游戏来说,我们也希望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自己。这是关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微信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App了,所以微信本身是不是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对这个问题,张晓龙认为,移动互联网跟前几年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浏览无数网页,在各个网页之间跳来跳去;但现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数几个App里,微信可能是这些App里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说最耗用户时间的。“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因为微信里面可能会提供非常多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来提供的,微信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地方,并且微信并不给这些服务提供一个特别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户自己去发现。”
本报广州1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