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陪伴父亲

摄影 戚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婷舒写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17日   08 版)

    2008年6月15日,父亲节,河北省滦县滦河边,大哥戚杰支撑着父亲撒渔网,父亲却已无力甩开。父亲年轻时喜欢打鱼,生病后仍念念不忘。大哥照顾瘫痪的父亲,9年间寸步不离,直到父亲离世。

    2010年5月30日,大哥搀着父亲下楼。弟弟和妹妹为父亲在滦县新城买了更大的房子,居住环境好了许多。

    2007年12月22日,大哥带父亲去浴池洗澡。戚杰先伺候父亲洗澡、搓背、按摩,帮他穿好衣服后,自己再匆匆冲洗。

    2011年12月3日,大哥抱起父亲上床休息,一旁帮忙的母亲身体不好,无法独立照顾高大的父亲。

    2008年3月29日。父亲爱吃饺子,大哥每周换着花样至少包三次饺子。

    2012年7月7日,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大哥躺在靠吸氧维持的父亲身旁,日夜守候。父亲神志已经不清,进入昏迷状态,却还时常无意识地嘟囔大哥的小名。

    2006年10月22日,大哥推着父亲到街上晒太阳,与邻里街坊聊天。每天,戚杰都要推着父亲外出散步,一走就是10多公里。

    2015年2月20日正月初二,早上起来,天空下起漫天大雪,大哥来到父亲的墓前, 看望生前最喜爱雪的老爸,叨咕叨咕心里话。

    从父亲生病到离开的九年半间,大哥戚杰日夜照顾,寸步不离。弟弟戚辉将大哥陪伴父亲的时光定格在3万张照片中。

---------------------------

    2018年,河北滦县的雪还一直没下。戚杰有点儿失落,父亲生前特别喜欢雪。每年一下雪,戚杰都会骑着电动车去墓地和父亲说说话。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快6年了。“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总觉得,还和父亲没待够似的。”老人最后在世的那9年,戚杰寸步不离,日夜守候,直到父亲离去。

    9年间的日常点滴,被喜欢摄影的弟弟戚辉用相机定格在近3万张照片中,“我想用镜头去展现一个大哥的担当。”

    大哥戚杰是家中三兄妹中的老大,1960年出生,和弟弟妹妹年纪相差10多岁。父亲照顾奶奶,他从小就看在眼里。上世纪80年代企业转制时,他从县里的粮食储备局办了内退。他厨艺不错,开了小饭店,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收入,还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2003年5月,性格倔强、一直是家里主心骨的父亲连续两次脑血栓发作,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准备出院时,大哥戚杰忽然意识到,家中无人照顾已经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亲,母亲身体不好,弟弟、妹妹工作繁忙,而外人照顾又不放心。再三考虑后,戚杰决定关掉小饭店,全职照顾父亲。他的想法得到了爱人和儿子的支持。

    父亲住在滦县老城。城里四四方方,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林立,不同大小的胡同多是极安静的,邻里见面倒是嘘寒问暖。头两年,住在新城的戚杰每天早晨5点起床,骑半个小时自行车,到老城帮助父亲起床、洗漱,搀扶着老人外出走走,串串门子。后来,父亲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大哥就把他接到新城照顾。

    每到节假,弟弟戚辉会从唐山市赶回来,帮助大哥照顾父亲,同时拍些照片。

    在他的镜头里,九个四季交替,胡同的老房子变成了新式小区,人烟稀少的土路变成商店林立的步行街,穿着中山装、的确良的老伙计们换成时髦的青年和顽皮的孩子。只有大哥和父亲,仍穿梭其中,形影不离。

    戚杰每天推着父亲散步,一走就是15甚至20公里,城里每家店铺卖什么,他和父亲如数家珍。父亲爱吃饺子,戚杰每周至少换着花样包三次饺子。听说剥花生对恢复手臂知觉有好处,戚杰就从亲戚家收来花生,每天让父亲剥壳。在父亲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戚杰伺候他洗脚,修剪脚趾甲……

    戚杰说,有的时候也感觉枯燥,父亲还会无故发脾气,心里也觉着委屈。“但他是我父亲,是病人,得理解他。有时候,换位思考,这些道理琢磨琢磨,慢慢想,就想开了。”

    父亲年轻时候喜欢打鱼,病后依旧念念不忘。弟弟戚辉开车回家时,总会带父亲去他最爱的滦河边转转。2008年的一天,拗不过父亲的倔脾气,戚杰带着编织了6个月的渔网,戚辉载着大哥和父亲二人,来到滦河边。那时候,父亲已经无力扶着轮椅走路。下了车,父亲要求撒网。戚杰从后面抱住父亲,支撑他站立,父亲手握渔网,运了半天气,一撒手,网飘落在地。“这网怎么就不听我话呢?”父亲拿网的手一直抖,戚辉在旁边举着相机,眼泪一直打转。

    一天,戚杰、戚辉兄弟俩推着父亲的轮椅走在大街时,听到路边商店的音箱里传来蔡琴的歌《你的眼神》,忧郁沉静。 那一刹那,兄弟俩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山一样沉默的父亲,你的眼神我怎能忘。” 戚辉在给父亲的诗里写道。

    最后的几个月里,戚杰每日躺在靠吸氧维持的父亲身边。戚辉用广角镜头拍下了这样的画面。他特意为父亲和大哥头顶的墙面留了很多空间,希望更多人去遐想、延伸血脉相承的亲情。“当大哥发现他每天面对着的这个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名词、一个符号,心里的矛盾和压力汇聚。别无选择,他能做的就是静静躺下,拉着老爸的手,听着他的呼唤,盼望着老爸能醒过来看看他。”

    2012年7月9日,父亲走了。多年来以父亲为中心的日子,戛然而止。大哥戚杰心里空落落的,无所适从,一年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戚辉将近3万张照片慢慢梳理,去年出版成册,名为《和您在一起》,并做了展览,大哥戚杰在2017年被评为第六届河北省道德模范。他拒绝过很多采访,总说:“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他们老了,我们照顾他们是本分,有啥可报道的?”

    现在戚杰和爱人不再工作,照顾孙子孙女。戚杰说,现在还会梦到父亲,都是平常的画面,和以前每天照顾他一样。

摄影 戚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婷舒写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17日 08 版)

陪伴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