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叙利亚,在视察俄驻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时宣布:俄罗斯将从叙利亚撤军。
在两年多的作战中,俄军派出4.8万多名军人在叙利亚参战,动用了215种武器,空天军航空兵战斗起飞共计3.4万架次,舰船和潜艇对敌方实施了100次精确打击,特种作战力量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作战能力。俄军共计摧毁敌方8000个装甲目标、718个武器弹药生产点和396处非法采油点及炼油厂,消灭60318名恐怖分子,其中包括819名非法武装头目和2840名出生于俄联邦的恐怖分子。
通过直接军事介入,俄罗斯帮助一度风雨飘摇的巴沙尔政权收复大片国土、稳固执政地位。俄罗斯也以此为契机扩大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重塑了自身的国际政治、军事大国形象。但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关系也愈加紧张,招来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打压,外部环境呈恶化趋势。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事的得与失,值得梳理总结。
检验武器装备,运用“混合”思想
过去两年多,俄军在叙利亚展开了全维度、多层次的兵力部署,俄制武器实现了集体亮相。
在陆地,T-90A主战坦克,TOS-1A和BM-30“龙卷风”两款火箭炮虽然不是战场上的主角,但还是走出了阅兵场,迈向了通往战场的第一步;更引人关注的是俄军的“战斗机器人部队”——在2015年年底,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战斗机器人的支援下展开了清除“伊斯兰国”据点的作战行动。俄罗斯媒体骄傲地宣称,这是世界上第一场“以战斗机器人为主的攻坚作战”。
在海上,里海区舰队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参加实战,并一举博得世人的关注。2015年10月7日深夜,26枚“神剑”巡航导弹从俄海军里海区舰队的4艘轻型护卫舰上发射,经过伊朗、伊拉克领空,准确击中位于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的重要军事目标。这是俄海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舰射巡航导弹攻击远距离地面目标,在俄罗斯海军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天空,俄空天军成立不足两个月即首次参加实战。除了苏-35C、苏-34、米-28N等新型战机首次亮相,图-160、图-95MC两款服役多年的战略轰炸机也首次在实战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它们向恐怖分子的阵地投放了俄罗斯新一代远程隐身巡航导弹KH-555和KH-101。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俄空天军刚一成立便实现了“空天一体”,出动了10余种不同型号的卫星,它们在叙利亚上空持续地探测地形,为战机指引目标,并实时评估战场形势。“空天军”也正如其名,通过实战达到了“空”与“天”的无缝对接。
俄军在两年多的作战过程中共发现702处武器装备缺陷,目前99%的缺陷已经被排除。但俄军的收获不仅在于武器装备的检验,还在于作战思想的实际运用。2016年5月,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大将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大会上作了题为《混合战争需要的高科技武器和科学理论》的报告。格拉西莫夫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混合战争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最小程度的武力介入达成政治目的,其重点是破坏敌人的军事和经济潜力,施加信息和心理压力,支持敌国内反对派,实施游击战和破坏战术。
自“新面貌”军事改革以来,俄罗斯倾举国之力,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为根基,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运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混合战争”应对与应用之策。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采取多种威慑与战略欺骗措施,同时秘密部署特种作战部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展开大规模心理战和舆论战,兵不血刃地实现既定作战目标。
此番出兵叙利亚,俄罗斯空袭前1小时才电话通知美国方面,称俄空天军针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空袭行动即将开始,而美国中情局事先竟没有得到俄即将出兵的相关情报,令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和众议院很不满,并着手调查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职。俄罗斯还成功推动了“什叶派之弧”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在中东“一家独大”的地位。
俄军在近年来的行动中,采用综合应对措施,高效调动国家战略资源,给美国等西方大国制造了一系列难题,使俄版“混合战争”初见威力。这让西方感到难以判断和应对,尤其对以“协商一致”原则为基础的北约决策体制来说,更显“杀伤力”。
通过“新面貌”军事改革,俄军在叙利亚战场的表现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初步让世人领略到了俄军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果。“新面貌”改革不足5年俄军便能取得如此成果,其巨大转变和特殊寓意值得深思。
扩大军政影响,重塑大国形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中的得与失,最根本的是在政治上的得与失。俄军在叙利亚开展的军事行动,不仅打赢了军事仗,还过了政治关。俄罗斯在道义上打击恐怖主义、在规范上应叙政府之邀出兵并适时撤军、在行为上联合区域大国主导和平进程,不仅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表达了俄罗斯对于世界秩序的看法:在这个失序的世界中,军事力量仍然是俄罗斯评判大国标准的重中之重。俄罗斯主张多极世界,在世界秩序中发挥独特而独立的作用。
俄罗斯联合多方力量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将叙利亚危机的发展轨迹由多方武装冲突转变为所有力量愿意参加的政治对话。其目的是塑造这样一种信念:俄罗斯是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俄罗斯就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这不仅适用于邻国,更是普遍适用的。
纵观历史,俄罗斯的参与总是对维护持久和平至关重要——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如此,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亦如此。反观1919年巴黎和会,苏俄的缺席使和会的成果仅仅维持了20年,并诱使二战爆发。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排斥俄罗斯参与的企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乌克兰的不稳定。千百年来,俄罗斯立足世界强国之林靠的是硬实力,而能够站得稳,靠的是俄式的谋略与智慧。
展示武器装备,打开军贸市场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辆俄罗斯坦克正在前行搜索。突然,一束导弹拖曳着尾焰向坦克飞去!剧烈的冲击震动之后,坦克缓缓地驶出烟幕,仅仅是外部干扰装置受损,驾驶员安然无恙。”这并不是军火商精心制作的宣传片,而是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中的真实视频。视频中的坦克是俄罗斯T-90A主战坦克,击中它的是恐怖分子使用的美国TOW“陶氏”反坦克导弹。
乌克兰危机使美国重新审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美国部分军方和情报官员就曾表露过担忧。美国陆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严重依赖的轻型装甲车在俄罗斯的火炮面前显得非常脆弱,曾被认为过时的俄罗斯T-90坦克等主战坦克威力仍不容小觑。美国陆军中将麦克马斯特认为:“俄罗斯拥有各种射程超过美国陆军火炮系统的火箭、导弹和火炮系统,杀伤力也更大。”曾担任北约司令的美国退役陆军上将韦斯利·克拉克也承认,俄罗斯坦克得到了很大改进,因而“在反坦克导弹面前基本上不容易遭受打击”。
出兵叙利亚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首次境外作战,很多装备的性能在实战环境下展示给全球潜在买家。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军品贸易的影响,一是切断配件供应,迫使俄罗斯实现进口替代计划,但这些本土化的产品质量可能使外国买家存疑;二是孤立政治环境,俄罗斯的对外军事技术交流范围受限。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很好地对冲了这两大影响,一方面进行了武器的实战检验,另一方面赢得了新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与埃及签订的46架卡-52K“短吻鳄”直升机合同2017年开始交货,这批卡-52“短吻鳄”直升机正是俄法“西北风”级直升机攻击舰军购项目中,俄罗斯专门改装的型号。俄法军购被法方叫停后,这些舰船和配属的直升机(以及俄方研制的电子系统)最终辗转被埃及接手。从某种角度说,法国“西北风”级直升机攻击舰也因实战检验的“活广告”而受到俄罗斯的青睐,成为俄(苏)海军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引进的外国舰船,哪怕俄法交易“流产”后,埃及仍愿意“接盘”两家的设备。2011年北约对利比亚的行动中,“西北风”级直升机攻击舰作为海上力量的枢纽,兼具远征指挥站、直升机航母和登陆艇平台功能,向世人证明了其“快速反应”的巨大军事价值。2013年法国对马里进行干涉的“薮猫行动”中,同样凭借“西北风”级直升机攻击舰迅速完成了联合力量的部署。
现代意义上的军品贸易,早已超越过去以武器系统终端为核心的模式,向更深层次的军事技术合作发展。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后签署的飞机合同,不仅包括整机出口和零部件供应,还包括在买方国内建厂进行装备维修,有关俄罗斯军事院校也可能为买方培养配套机型的飞行员和技术专家。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瓦季姆·科久林教授强调,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到,一个国家在购买武器时,买到的不光是硬件,还有某些政治红利。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的过程中,俄罗斯与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组建了联合情报信息中心,加强了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是叙利亚最大的军品供给国,提供包括T-72坦克、米-29战机、地空导弹等多种武器,占叙利亚所获武器90%。除了军事援助,叙利亚仍有130亿美元的武器欠款。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曾是苏联的主要武器进口国,之后美国逐渐在伊拉克军品市场中占据优势。为了重新夺回在中东事务中的话语权,2012年俄罗斯与伊拉克政府签订了价值42亿美元的军贸合同,米-28NE攻击直升机首次获准出口。伊朗已与俄罗斯续约购买C-300反机载导弹系统。2015年11月9日,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一项新合同,规定将于2017年年底之前为伊朗提供该系统。这些国家在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同时,未尝没有借俄罗斯之力平衡美国影响之意。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表明其在中东问题上的更深一步介入,为潜在盟友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打下了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以来,俄军入叙作战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保住了亲俄的阿萨德政权,维护了俄罗斯、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关键战略利益。
然而,光鲜的军事行动背后,仍有一系列重要目标未能实现,特别是希望“借反恐、促合作”,减轻经济制裁的愿望非但没有实现,还适得其反,愈演愈烈。
对美博弈升级,外部环境恶化
2017年9月27日,俄罗斯军事顾问团的高级将领、陆军中将阿萨波夫在叙利亚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炮击身亡。受到袭击时,他正在代尔祖尔市区附近的一处指挥部中指导叙利亚政府军解放该市的行动。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副外长严词谴责美国,称“这是俄罗斯因美国在叙利亚的‘虚伪’政策而被迫付出的血的代价”。这也昭示着美俄博弈再次升级。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从身居幕后运筹帷幄到不惜投入兵力直接参与作战,美俄为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持续相互角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的博弈中更胜一筹。这不仅因为其通过军事手段稳固了巴沙尔政权的地位,还在于俄罗斯以此为契机拉近了同原本是美国亲密盟友的土耳其、沙特两国的距离,并在叙利亚和平谈判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使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虽然暂处下风,但其不能容忍俄罗斯在叙利亚一家独大乃至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性力量,会不断通过扶持、利用反叙政府势力来遏制俄罗斯对叙利亚未来的塑造力。
2017年11月,普京签署媒体“外国代理人”条款修订案,俄司法部随后确认9家美国媒体为“外国代理人”。这是俄对美方指责俄媒干扰美大选、迫使“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被登记为“外国代理人”等一系列行为的反制措施。随着与美国关系的愈发僵化,俄罗斯不仅在军事上与美国和北约对立加剧,还招来了更多的经济、外交制裁,导致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受到限制,外部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俄罗斯近年来面对美国的政治打压、军事围堵、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强势反制,不是真的想与美国一决高下、拼尽国力,而是想通过种种手段迫使美国重视俄罗斯的诉求,将其逼回谈判桌。但俄罗斯采取强力手段造成的后果,会给美国及西方世界的反俄派以口实,导致美国进一步对俄施加压力。如此往复,俄美关系难免陷于恶性循环。
深度介入中东,对其大国复兴梦是一个负担
通过出兵叙利亚,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再次介入中东,拓展了本国战略利益,实现了内外交困下的外交破局。然而,在中东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可谓势不两立,其中逊尼派穆斯林的人口和国家远多于什叶派,而巴沙尔政权所属的阿拉维派则属于什叶派中的少数,是不折不扣的“少数中的少数”。普京有意挽救被孤立的巴沙尔政权,却是冒着与全体中东逊尼派国家为敌的风险,两相权衡之下,很难判断俄罗斯在其中获利几何,更难证明俄罗斯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
普京依靠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固守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进一步巩固了总统地位。然而,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除了扶持自己的地区代理人、确保巴沙尔政权长期执政、提升本国的地区介入能力以外,很难看出俄罗斯在中东及叙利亚地区有什么实际、实惠的利益诉求。从军事角度上看,叙利亚有俄罗斯唯一的海外海军基地——塔尔图斯港,俄罗斯也有意扩建。不过,对于如今的俄罗斯海军而言,没有充足的先进水面舰艇,海外军港毫无意义。
当前中东局势错综复杂,热点不断,各方势力围绕叙利亚博弈正酣,残垣断壁下,是利益的藤蔓秘密缠绕;瓦砾废墟中,有贪欲的野火暗自燃烧。昔日繁华的中东北非,转瞬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此时俄罗斯在国内经济压力增大、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北约的博弈,对其大国复兴梦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俄军通过出兵叙利亚获得了战略红利、打破了僵化局面、扩大了国际影响、实现了既定目标,虽然承受了一些经济、军事上的损失,但仍不失为一场精彩绝伦的主动出击。未来,围绕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美俄之间反复上演,叙利亚作为中东地区大国博弈的重要棋眼,仍将是美俄角力的格斗场之一。(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