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认真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城乡融合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毕夫(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22日   02 版)

    ■城乡融合的程度与效果不仅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色,而且直接决定着其持续性。

------------------------------------------------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不仅第一次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时间表,而且在首次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布局中,将“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置于“七条道路”之首。

    农村发展不充分以及城乡不平衡

    只要到农村尤其是距离城市略远的乡村走一走,就不难发现农村发展不充分以及城乡不平衡:一边是农村土地被城市征用,城市版图不断扩大,另一边则是农村版图日趋萎缩;一边是农村耕地变为城市用地,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另一边是农民不能全额分享土地级差收益;一边是城市绿地、公园竞相吐艳,另一边是农村垃圾乱放与蚊蝇横飞;一边是都市市民便捷地享受着医疗、养老与交通等公共产品,另一边是很多农民就医、上学需要行走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即便是农民选择进城打工,更多的人也只能“蚁居”在城中村等地带,城市教育等公共福利对于他们来讲还很遥远。延续数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在不断固化与强化,甚至可以说农村发展不充分以及城乡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突出位置。

    城乡发展的巨大落差让人、财、物等几乎所有优质资源要素流向了城市,而在城市强大虹吸效应的作用下,一些农村变得愈来愈凋敝与荒凉,不仅土地抛荒,耕地被茅草厚厚地覆盖,而且农村人口变成老、小、弱、残为主的格局。虽然青壮年农民用自己多年进城打工赚来的收入盖起了新楼房,但除了春节,平日房子里都空荡无人。任由这种景象发展下去,未来破败衰落的乡村定将成为影响整体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最大病灶,城乡融合发展由此提到了前台。

    城乡融合的核心是要素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强调的是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联动,一方面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能量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导引公共与社会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与聚集;一方面要对标城市,补充农村短板,另一方面要在诸如宜居质量、环境改良等部位超越城市,形成乡村新的吸引力。城乡融合就是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就是要形成乡村与城市竞相繁荣兴旺的格局。未来的农业不仅可供我们食物,也会给我们提供农田景观、农家乐趣、稼穑教育以及各种创意产品;未来的农村不仅是农产品生产地,还承载着维护自然肌理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未来的乡村不仅是农民的聚居之地,也是城市市民休闲与常住的理想场所。

    城乡融合的核心是要素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土地资源再配置而形成的融合。基本路径是,立足于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让渡给城市工商企业,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工场与农业工人,前者通过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获取利润,后者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二者由此生成非常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工场会千方百计地进行品种与技术改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得以做优做强。

    产业融合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

    在要素融合的基础之上,产业融合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也将呈现出来。一方面,围绕着农业工场以及农业第一产业,必然延伸出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组织,同时会产生电子商务等新的业态;另一方面,城市工商资本也会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导流出更多新物种,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创业农业,还可以在农村创办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同时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人员也可以参与各种农村经济资源与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在同一片土地上,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完全实现互联融通,农村优质产品通过物流渠道输送到城市,城乡融合由此在更加紧密的产业地带渐趋强化。

    显然,无论是要素融合还是产业融合,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人来实现,尤其是如何调动城市工商企业以及返乡下乡人员进入农村投资经营的积极性,政策必须发挥超常规的激励效果。除了惯常的财政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支持举措,可以考虑在中央与省级政府层面建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或者各级政府成立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聚集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合力参与农村产业链的开发与投资;对于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前期启动资金,并允许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所有权从银行取得小微授信,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在经过严格的项目论证后,公共财政与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可以出面提供信用背书。

    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地理载体

    空间融合既是城乡融合的有形标志,更是城乡融合的地理载体。目前来看,城中村、城乡接合部高度融入城市核心区并与城市形成一体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关键是更为广袤而偏远的农村地区仅凭现在的空间构造是很难在产业与要素上实现与城市的真正融合,即便有城市产业资本的进入,也未必能够长久地延续。另外,目前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特色小镇推动城乡融合,效果也的确不错;但受制于资源禀赋的约束,特色小镇的数量毕竟非常有限,串联起来的城乡融合空间也就不十分宽泛。从长远出发,可以对全国市县行政区划及其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同时选择在存在巨大空白区的村落地带投资建设小型新城镇。由此形成如同日本那样的城中有乡与乡中有城的都市村庄景像,而且这样做既可以缩短城乡要素与产业融合的地理空间,更能够拓宽农村人口转移的承接空间,最终推动城乡融合的整体进程。

    将城市公共资源的投资建设与治理方式引入农村

    城乡融合并不是乡村振兴的应急之策,而是一项长远之举,为此,必须将城市公共资源的投资建设与治理方式引入农村。

    一方面,要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全面而深度地整治农业面污染、工业“三废”污染以及人畜生活污染,加快补齐目前4万多个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几乎空白的“短板”,由此可以采取财政补贴、资源价格折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自来水、下水管道、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是健全与强化农村医疗救助与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力争形成一村(行政村)一医院、一镇一养老院的供给格局,同时实现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资源的城乡联网。

    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都市人群向农村流动与居住,也才能导引更多的返乡人员重归乡村创业兴家,商业要素与产业资本也能获得永久留在农村的生活土壤。

毕夫(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22日 02 版

城乡融合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每个时间节点都是一张历史考卷
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扇窗户
探寻北美医学史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