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4名00后举着中国国旗站上2018年赛季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之亚太锦标赛的领奖台上。4名北京中学生分别是来自101中学的初二学生谭适存、海淀外国语学校五年级学生胡壹杭、中芯国际学校初二学生张钰晨、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六年级学生王佳宁。他们与来自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200余支队伍在新西兰展开角逐,最终获得此次大赛VEX IQ挑战项目银奖以及全能奖,成功晋级即将于今年4月在美国开赛的2018年赛季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
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是由机器人教育及竞赛基金会(Robotics Education and Competition Foundation)于2003年在美国创办,是每年吸引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上百万青少年参与的世界性大赛。参赛的队伍需要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并通过现场操控机器人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进行比赛。
能晋级此次赛事,是谭适存最初没想到的。比赛的第二天上午并不顺利,“因为那天同组比赛的队伍很‘坑’,操作机器人并不熟练,总是发生占道挡路的情况,阻碍我们的机器人行动。”毫无悬念地,他们比赛的排名一下掉了下来。而最终能够拿到好成绩,谭适存觉得在于每个队员对机器人的喜爱和合作,“成绩一掉下来大家就更有劲儿了,要拿分”。
而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4位孩子的父母也觉得是意外之喜。“当时他要参加这个比赛,纯粹因为他自己本来喜欢机器人,也在学相关课程,所以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让他去锻炼下。”胡壹杭的父亲胡建斌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至于最终成绩如何,他没有多想,“主要是尊重他的兴趣,他喜欢的东西,你不用去督促,他就会很努力”。
张钰晨的母亲罗燕虽同样对成绩不在乎,但是对参赛过程还是很关心,“孩子毕竟还小,学习、做事缺少计划性,参加比赛可以促使她更有目标和计划,这样即使最后拿不到名次,结果也不会很差,至少不会浑浑噩噩混日子”。
至于目标如何制订,罗燕很讲究柔性策略,主要是与孩子共同商议并引导她,“比如她喜欢机器人,我就给她讲哪所大学有机器人专业,然后她选了麻省理工,那就根据这个目标去告诉她怎么努力。”在70后罗燕看来,她和00后是没代沟的,既会和女儿聊学习,也会聊感情恋爱、人生困惑,“因为我不会一上来就否定她,而是给她解惑答疑,所以她什么都告诉我”。
在这方面,谭适存的父亲谭永平亦是如此。“我们70后父母和上一辈父母不太一样,会更懂得沟通与尊重孩子,加上现在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很逆反,如果不这样,孩子就更不爱理你了。”
虽都提倡平等与尊重,不会在成绩上施压,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即在孩子的品行方面要求严格。有次,女儿在与罗燕说话时突然冒出句不太合适的话,罗燕立马变得警觉而严肃起来,对于类似的生活细节她很在意,除了讲清其中的是非对错,有时真的会搬出“戒尺”,“很多习惯都是在年纪小时养成的,这时候严格了对她反而是好的”。
“并不是让他以后非要取得世俗意义上很大的成功,但希望他是个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胡建斌在儿子五六岁时就开始教他做饭,现在的胡壹杭虽是个小学生,但经常像个“小大人”一样为父母做早餐、料理家务等。
对于孩子的未来,几位70后父母都很坦然,“孩子本身在学校中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我们都是在减压”,“我相信现在她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努力,结果不会太差”,“不会要求他有多成功,只要他以后能够好好生活”……在罗燕看来,成长是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去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而放纵自己。真正的引导应该是以身作则,让自身也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和力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