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知新

高珮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24日   11 版)

    拯救孤独

    有没有哪一刻,你觉得自己孤独得无可救药?

    社交媒体上写满了“扎心”的答案——吃火锅对面坐着玩偶,旅游照片里全是风景,用网购庆祝每一个节日,独自穿梭在人群里,只有拿着手机才显得不那么尴尬。

    这种“现代生活的悲哀现状”,已经成了席卷全球的“流行病”。

    6560万英国人中,有900万人觉得自己是资深的“孤独患者”。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离群索居,约50万老人连续一个星期都没人可以见见面、聊聊天。平均每天有11个孩子因为孤独打热线电话求助,三分之一的新妈妈感到孤独。

    不久前,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位孤独部长,专门解决这个被长期忽视的“公共卫生灾难”。研究人员发现,孤独对健康的威胁,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比肥胖影响更大。

    孤独的人更容易被高血压、心脏病、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找上门,他们睡不着、老得快、大脑总是“死机”、更容易沉溺于不良嗜好。被孤独淹没的感觉会“改造”你的大脑,让你变得爱钻牛角尖、爱找茬,把别人的脸看成威胁,陷入朋友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更糟糕的是,这种“病毒”还会不断“传染”扩散,让你的朋友圈像多米诺骨牌般倒塌。

    新官上任的孤独部长克罗齐宣布,英国政府将花费数百万英镑成立基金,整合一切资源来对抗孤独。

    志愿者会帮孤独的老人购物、遛狗、做家务,和他们面对面聊天、打电话、一起做饭吃。他们还会主动接触那些年轻的孤独者,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课程和集体活动,目标是减少孤独感。

    拯救孤独并不容易,但这张委任状,还是闪烁着让人惊喜的人性光彩。

    滴血验癌

    “滴血验癌”又来了,但这次听起来靠谱多了。

    癌细胞在死亡过程中,会把16种产生突变的DNA片段和8种特异性蛋白释放到血液中。一个血液样本中可能有数千个来自正常细胞的DNA片段,来自癌细胞的DNA片段只有2~5个。凭借最近开发的数字技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像大海捞针一般,对每个DNA片段逐一测序,从而抓住这些游离在血液中的“恐怖分子”。

    道理很简单。把干草堆里的草一根一根地捡出来,总会找到湮没其中的那根线头。这是实打实的笨功夫,但贵在有用。

    这项名为CancerSEEK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发现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8种常见癌症的迹象,并帮助医生确定癌细胞的类型甚至位置。这8种常见癌症,是超过60%的癌症病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前5种目前还没有早期筛查手段。

    越早发现这些潜藏在人体深处的“凶手”,就越容易通过手术或化疗消灭它们。这意味着,CancerSEEK技术有可能拯救数百万病人的生命,而且每次检查成本不超过500美元,“误诊”的比例不到1%。

    就冲这一点,无论“滴血验癌”曾经有过多么荒诞的“黑历史”,它都值得科学家继续探索。

    预测死亡

    比死亡本身更可怕的,大概是等待死亡。它像一把无时无刻不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在恐惧中煎熬,又来得令人猝不及防。

    预后是医学界出了名的难题,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医生,也很难准确预测患者的生命会在什么时候画上句号。在这个领域,人工智能又先迈出了一步。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份涵盖约200万名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训练了一个能够预测重症或绝症病人死亡时间的“神经网络”。它预测了将在3到12个月内死亡的4万名病人,90%最终得到了应验。

    人工智能目前还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也没有把积极干预治疗的因素考虑在内。不过,随着分析的数据日益增多,它会变得聪明起来。

    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但人工智能不在乎背负更多道德包袱。对于患者,他们至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积极治疗对抗病魔或享受临终关怀。80%的美国人希望在家中度过人生最后的时间,但只有20%的人实现了这个愿望。

    人生需要一点仪式感,告别人生同样如此。每段旅程都有自己的终点,能够用最后的时间了却心愿,弥补遗憾,坦然从容地走完全程,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也未必不能博得更长时间的生命。万一奇迹发生了呢?

高珮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24日 11 版

人工智能:读书“破万卷”,难答“小儿科”
500年后,“大屠杀”凶手落网
爱蛙琐记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