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小目标藏大民生

在细微处感受上海温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24日   07 版)

    1月23日,在上海市市长应勇所做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若干个小目标引人注目: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增1000个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用餐的爱心接力站、新建改建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到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以上……

    这些小目标将要支撑的是上海市正在打造的“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按应勇的说法,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人才,优质人才需要这座城市变成创新环境优、生态宜人、百姓宜居的模样。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初显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物证学研究室主任李成涛的团队由30多人组成,其中除了3名40岁左右的正高职称专家外,其余均为80后、90后青年研究员。

    尽管这个团队研究的领域不为受众所熟知,但近年来国内多起大案的司法鉴定都有他们的身影,包括林森浩投毒案、雷洋案等。

    作为一家中央在沪单位,李成涛和他的团队多次获得上海相关创新资金的支持。2017年年底,他成为上海106名高层次领军人才中的一员。上海市级财政将投入4100余万元对这批人才进行培养资助,领军人才所在单位、部分区和部门也将投入相应配套资金给予支持。

    李成涛和他的同事们在上海如鱼得水,设备、经费等几乎所有研究工作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李成涛说,他喜欢上海,计划扎根这里。

    李成涛是千千万万想留在上海的科学家中的一个。过去5年,上海已做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1.5件,为5年前的2.4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初显,非沪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9.7万人,引进归国留学人员5.6万人,分别是上个5年的1.2倍和2.7倍。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达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水泥森林”拿什么交出绿色答卷

    上海是一座“水泥森林”,也是一座水系极为发达的“美丽城市”。上海的目标是,要符合青年人才心目中对“完美栖息地”的所有想象:工作在高大上的金融城、黄浦江畔,休闲在植被覆盖面极高的社区、公园。既能享受大城市高超的行政管理水平,又能在闲暇时间感受农林郊野的风味。

    “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描绘上海的未来——一座“生态之城”。

    数据显示,过去5年,上海环保投入占全市GDP比例保持在3%左右,全市拆除违法建筑1.6亿平方米,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森林覆盖率从13.1%提高到16.2%。

    如今的上海,市中心的建筑工地内,几乎没有飞扬的尘土;居民社区里,那些“多出来”塑料顶小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墙、绿化带。

    在上海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北横通道项目中山公园工作井项目工地上,记者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在绿树环绕的中山公园里找到工地。这处工地拥有少见的“生态围墙”,绿色植物铺满工地围墙,与公园融为一体。

    为了对“公园破坏程度最小”,设计方将工作井位置“摆放”在公园内的湖泊上。抽干湖水,建起“绿色围墙”,再开挖;工程结束,将湖泊恢复原貌。

    项目经理王瑾介绍,整个工作井项目部有22名管理人员,全是年轻人,“大家曾见过立体绿化,就给自己工地也出了个好点子”。

    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管理者们,不会为了节省开销罔顾环境。他们的观点是“该省的地方省,该花的地方就得舍得花钱”,他们引入了先进的喷雾设备,每天进行防尘降噪处置,“投诉少了、环境好了,工期也能加快”。

    上海水系发达,过去,贯穿市中心的苏州河沿岸是老百姓最不愿意去的“下只角”。河道整治后,这里沿岸聚集了连片的文化休闲街、绿化带和江景豪宅。

    “小事”被写入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创新环境优、空气质量佳、城市环境美外,决定一名青年人才去留的,还有一大堆实打实的小事,包括住房是否价廉物美,办事是否通畅方便,孩子读书托管是否放心优质。

    2017年7月下旬,上海首批公开出让的两块“只租不售”住房用地在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成交,引起轩然大波。它释放出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将来想要在一线城市立足的房企,再走原来的老路子不行了,只有参与租赁市场业务,才有可能在一线城市做生意。

    根据上海的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每年新增租赁房平均约14万套。这意味着,更多年轻人可以在上海租到合适的房子。

    政策通道已然打开。26岁的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张焕歆现在成了一名“二房东”。他把上海各个区域的老旧KTV、旧商场承租过来,改造成20平方米左右的单身公寓,出租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两年下来,这群90后运营的“青租界”已经在上海金桥、莘庄、江湾等区域拥有5处2500多间小公寓,入住率超过95%。

    租房的内容也被写进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支持专业化、机构化的代理经租企业发展,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

    还有很多“小事”被写入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比如,增加小区周边道路的夜间停车点和周边单位的共享停车位,完成1700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改造25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

    应勇说,要通过这些小事、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24日 07 版

扫描二维码召唤“隐形体育教师”
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上岗”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准入门槛
2017年我国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达97.6%
图片新闻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在细微处感受上海温度
转型升级的“渭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