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来了,你去年的计划都完成了吗?新年计划开始干了吗?
翻开手机备忘录,去年的flag们满满当当:看完20本书、每周坚持做keep三次、GPA拿4.0……可是一年过去了,装满电子书的kindle总共也没摸几下,瑜伽垫和跳绳在宿舍的墙角积满了厚厚一层灰,至于GPA……成为不能言说的痛。
一年又一年,我们总是在年初或者重要时间点制定下让自己更美好的计划,但懒惰向来是人性七宗罪里最顽固的一个,尤其在孤军奋战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被它击得溃不成军。
如果,有个陌生人每天都在期待着你的目标实现,你是不是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它?
2018年1月1日零点15分,微信公众号“概率论”发布了“时间胶囊”社交实验活动的推送。这个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到现在已连续举办了一年,吸引了数十万人的参与。
“时间胶囊”玩法很简单。把你想要达成的小目标一一写下,并设置相应的完成时间(1~3个月),便制作好了一枚“胶囊”。把胶囊发送到“概率论”公众号后台,“时间胶囊”便会按照你的时间设置,被随机发给一个胶囊管理员。
管理员由网友报名参与,并联系你,见证你目标的实现。在最新的一期的“时间胶囊”中,活动全新改版,不再设监督员和管理员的角色,希望每个人成为自己的管理员。
“概率论”公众号最初于2015年创办,希望能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让用户和各种不同而有趣的心灵相遇。论及举办“时间胶囊”活动的初衷,主创团队表示:“人的一生只有三万天,那么不妨别把美好延后。去创造,去经历,去感受,去争取,去坦白。”
从俄罗斯交换回来的大四学生于彬在2017年2月发出了自己的“时间胶囊”。于彬平日里自称“拖延症晚期患者”,很少订计划,偶尔订下计划也从来没能完成。“交换学习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不想像过去一样浪费时间。如果有个人监督,或许会坚持做下去了。”于是,于彬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三个目标:每两周更新一次公众号,在俄罗斯给在国内的小伙伴们寄出明信片,每天记下当天学到的新词汇。
“刚开始,我完全忘了自己还寄出过这样一个时间胶囊。”于彬笑着说,“直到我的管理员联系我,我才想到。”但即使忘了这回事,于彬还是记得自己定下的目标,更新了自己的公众号,给小伙伴们寄去了明信片。“我觉得这个活动并不一定是找一个人监视你完成一件事情,而是当你写下它们的时候,你已经有了改变自己、完成它们的决心”。
身为医学院学生的朱丽筠参加“时间胶囊”只有一个目的:不让自己的年度计划变成一纸空文。
朱丽筠一直有一个习惯,年初会写下自己的年度计划,每个月也都会增添月计划,在年底的时候会看究竟有没有完成。“大一大二时发现,作为医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忙着论文、背书和总结汇报,导致锻炼等计划一拖再拖,最后索性放弃,从未落实”。
“后来看到了时间胶囊的活动,实在是觉得这样子对自己太不负责任,所以就写下了自己的目标——每周至少练3天瑜伽,每次1小时。”朱丽筠觉得很幸运,她的时间管理者很棒,每天都会来问她有没有做。当她因为宿舍里只有自己练习,而特别没有动力时,她的胶囊管理员会每天和她一起练习——她们互相关注了keep账号,说语音。
“这种感觉就是千里之外有个人正在和我一起努力,想要放弃的时候,还有人一直陪伴着我。我很感动,最终完成了目标。”
朱丽筠说:“我不想未来的某一天,埋怨当时的自己因为浪费时间而成就了现在糟糕的自己。年轻的魅力就应当在于成为时间的主人,也只有这样,‘在最好的年纪做最好的事’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身为银行柜员的杜思则报名成为“时间胶囊管理员”。杜思日常的工作都在重复类似的业务操作,下班就想回家躺着追剧。这种生活太过无聊,在偶然刷朋友圈看到“时间胶囊”招募“胶囊管理员”时,杜思决定看看别人的计划和生活。
杜思拿到的时间胶囊的主人是一名销售员,工作繁忙的他喜欢做甜品,却苦于没有时间,于是定下了每周做一次甜点的计划。在加过微信之后,杜思经常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他做的各种美丽甜品。“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作那么忙,却坚持每周做甜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杜思了解了更多胶囊主人的故事,“他还邀请我去品尝甜点,感觉不用我催促,他也能把任务完成得很好。我也想像他一样,做个对生活有热情的人。”
主创团队解释,“胶囊管理员”的角色设置是起到推进的作用。如果没有完成,管理员会去询问胶囊主人原因,传达胶囊主人几个月前写给自己的寄语,从而促使胶囊主人思考。“我们能够做的是,希望培养他们在这样一个规则和环境下能够对时间管理建立一些概念,这是我们的初衷”。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系博士李涛分析指出,当没有大的内在动机, 只是“参与者”与“管理者”之角色扮演,而且两人还互不相识,只是简单的社交交友时,对于个人时间管理的作用较小。如果监督员能够与计划制定者深入沟通,效果则会好很多。“但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内驱力,即参与者有自己的具体的行动计划, 而不是外在奖励或压力。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使计划制订者的行为更容易符合其态度”。
“概率论”公众号主创“群小爷”坦言,自己过去也不是特别擅长时间管理。在两年前的一次头脑风暴中,她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便决定和团队伙伴们推出与时间相关的活动。“我们可以把一些时间截点敲定下来,就是你在你的内心告诉自己,必须要在哪些时间截点前完成某件事情”。
“群小爷”表示,“时间胶囊”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提升。最开始几个月是以立小目标为导向,一般是早起、跑步、背单词这类做起来痛苦的事情。之后,团队则引导人们补充一些点亮人生、焕新生活的东西。而胶囊管理员的存在,是鼓励人们坚持下去、和过去的自己对话的一座桥梁。真正改变自己的,还是自己。
或许,“时间胶囊”更像是一个仪式,在这个仪式中,试图了解自己,试图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尝试改变和坚持,才是对逝去的时间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