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农历立春,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里,一年一度的立春祭祀大典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一古老的典礼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更是让村民对一边传承一边开发民俗文化充满了信心。
九华乡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的北部山区,至今保存着一整套完整的祭祀仪式。2016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成为衢州市首个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午9时18分,“吉时到!迎春喽……”随着祭司高亢的吟唱,祭春礼开始,悬挂二十四节气灯笼,少男少女迎春接春,取春泥、接春水、种春苗、撒春泥、浇春水,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尝春、踏春、探春、咬春,抬神巡村祈福、演戏酬神……村民们手持焚香,祈盼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新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九华立春祭祀,“鞭春牛”是重要的一环。老农被打扮成春神模样,牧童手持竹鞭,鞭打耕牛,一边开始新春第一耕,一边唱起喝彩谣:“一鞭春牛,春回大地。二鞭春牛,风调雨顺。三鞭春牛,三阳开泰。四鞭春牛,事事如意。五鞭春牛,五谷丰登。六鞭春牛,六六大顺。七鞭春牛,国泰民安。八鞭春牛,八仙过海。九鞭春牛,九九归一。”而每唱一句,围观的村民就会跟上一句:“好啊!”
鞭春牛之后,是“抢春”和“春播”,接春使者、牧童一拥而上,争抢春牛身上装满食物的喜袋和竹柏;翻松的土地上,司农开始把五谷种子洒在田间,老农则把白菜青苗移种到田里,以示春播开始了。
立春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认为,“立春祭”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物丰盛等的愿望,这种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形式,传承着农耕文明,也传播着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是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九华“立春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文革”,曾沉寂近40年。2005年立春,在当地政府部门和民间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立春祭”得以恢复。随着九华“立春祭”的名气越来越大,近年来,每到立春这一天,纷至沓来的乡邻和游客都会把小小的妙源村围得水泄不通。记者看到,在今天的观礼人群中不乏年轻人。家住衢州市区的小刘一大早就陪着父母来到妙源村观看典礼,“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典礼,感觉很新颖。”小刘说,不到现场,不会感受到这样的民俗文化,这样的仪式可以感染、激发年轻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的热情与动力。
作为本次祭典主祭,同时也是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妙源村党支部书记龚元龙经历了从九华“立春祭”的溯源考证、恢复祭祀、重塑春神到“非遗”成功申报的全过程,他说,随着“立春祭”年复一年地进行,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祭祀典礼,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据了解,妙源村将建立九华“立春祭”传承基地,负责管理和推动“梧桐祖庙”和“立春祭”的运营,“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祭春当天,八方游客引爆了村里的“农家乐”。已有不少商人看中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准备投资精品民宿。当地还将引进专业团队,推出精致的春糕文创产品,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餐厅,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复活传统农耕文明。
“文脉只有延续才有感召力,文化只有传承才有生命力。”在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看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柯城这个由民俗文化传承引发的开发热潮,才刚刚拉开帷幕。
本报浙江衢州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