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我国亟待构建专业化航空医疗救援体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征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8日   06 版)

    中日医院立体式直升机停机坪是北京市区内唯一具备航空与地面救援无缝衔接的医疗专用停机坪,也是距离市中心最近、24小时响应、具备夜航起降功能的航空医疗救援平台。

    “按照十九大制定的国家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在航空医疗救援领域,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设置,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我国未来建设现代的社会管理体系中,专业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举行的“中日医院—999航空医疗救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航空医疗救援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本次论坛就是要讨论如何在中国构建专业化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如何在起步之后,迅速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此次研讨会日程一如既往的紧凑,不设茶歇,午餐时间,主讲嘉宾在台上发言,来自全国80多家医院相关领域负责人在台下边吃面包边听讲。王辰表示,研讨会的举办,旨在通过加强和推进空地一体化救援、转运,利用医联体网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照护,充分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中外航空医疗救援发展对比

    “2016年,全行业共有320家企业,用于航空医疗救援其他各类活动的飞机2595架,机场74个,临时起降场地约250个,运输驾驶员3.9万人,通用航空器驾驶员6000人,航空医疗救援的飞行时间是76.5万小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许树强主任作专题演讲《中国航空医疗救援现状与发展》时介绍说。

    以上数据在与其他国家数据对比后,方能了解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发展所处的阶段。截至2015年年底,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通用机场数量,我国是0.3个,美国是20.5个,加拿大是1.7个,巴西是2.9个,法国是42个。每百万人拥有的通用机场数量,我国是0.2个,美国是64.4个,加拿大是48.6个,巴西12.5个,法国35.9个。

    “美国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当中,有发达的院前、院内的救援体系。截至2015年,美国共有301个救援中心,1015个救援点,覆盖全国84.5%的人口,60%的州际公路,当一个患者或伤员需要航空器转运的时候,20到40分钟内飞机可以到达现场。对比我国,现在有6架医用的固定翼飞机和10架医疗救援直升机,目前覆盖范围还算不出百分比,我们的响应时间,乐观估计是1~2个小时,在费用来源方面,还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机制,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刚刚起步。”许树强说。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将迎来发展期

    航空医疗救援指使用装有专用医疗救援设备的民用航空器,为突发事件伤病员实施紧急医疗救援而进行的飞行活动,包括:投放医疗卫生力量到达灾害事故的现场开展救援;从灾害事故现场将伤病员转到后方的医院;将得到初步救治的伤病员从一家医院转送到另一家医院;通过航空器运输药品、器官、血液和医疗器材等。许树强介绍说,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后,除了危重伤员通过通用航空器转运以外,当地疏散的6万人中,有两万人也是通过飞机离开的,与汶川地震时相比,已有长足发展。

    航空医疗救援有很多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保护性运输,不受地形的影响;第二是高速带来时间优势,生命在急救中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这两大优势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原因。当然,航空医疗救援也有劣势:振动、噪音、加速力导致机上诊断困难或对伤病员影响较大。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当中,涉及到航空医疗救援的部分包括: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与专科教员兼顾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强化远程航空投送能力;加强航空医疗救援和转运能力建设;支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增加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还有其他相关专业设备发挥其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援等领域的作用等。许树强表示,2017年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他相信“行业可以实现15%以上的增长。”航空医疗救援将迎来大发展。

    许树强认为,与发展并存的,是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化问题,包括救援能力不足,专业化的人力不足;使用价格高,平均一次转运伤病员的价格在3至8万元,社会大众还难以企及;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监管安全保障有困难;政府推出的可操作的政策还比较少。”

    日本:政府埋单直升机救援运营费用

    “日本人口规模是1.27亿,现在一共有51处航空医疗救援基地。每一个基地每年的直升机运营的费用平均在1200万人民币左右,经费的90%由国家负担,地方政府负担10%左右,直升机的运营、飞行工作是委托民间公司来操作的。”日本医科大学千叶北总病院急救中心副教授久城正纪介绍说,“日本共有279个地区骨干急救中心。但是由于每个急救中心所处的地区不同,覆盖地区的规模、专职医生人数和每年能够接诊的患者人数等在地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平衡差异,我们开始引进航空医疗救援的体制。”

    “急救车进入现场救援和采用直升机救援相比,直升机救援会提高30%的效率,使重症患者减少47%,伤病员死亡率下降27%。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日本直升机救援基地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久城正纪说。

    久城正纪现场分享了一个交通事故救援案例:事故现场距离直升机基地大约46公里,如果伤者乘急救车的话,通常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医院。在案例中,事故发生6分钟后呼叫直升机,32分钟后随机医生就接触到了伤者,51分钟后飞机离开事故现场,66分钟后患者到达医院。

    普通人何时可以坐着飞机去看病

    2017年,北京市开始构建首都红十字航空医疗救护体系;上海市在打造长三角区域航空救援联合体;河南在构建24小时常态化的航空医疗救援救护圈;湖南在打造黄金一小时救援网络;湖北正在实现省内各市的医疗直升机起降点的全覆盖。2017年,我国通过直升机转运了10个以上病人的医疗机构有中日友好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方兴未艾。

    “一位33岁的男性患者,被当地医院怀疑是重症肺炎,白细胞很高,呼吸困难6个月,加重5天,当地医院给了很强的治疗但是没有好,就乘直升机来到了我院。”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五部(含北区MICU)主任詹庆元分享了他接收的第一个航空医疗救援病例,“我们第一时间颠覆了当地医院的诊断,后边的治疗就完全不一样了,进入MICU以后,患者呼吸就稳定了,之后就转到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这个患者后来是完全康复后出院的。”

    未来,中日友好医院将建立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等学科为核心,999航空转运为手段,医联体合作医院为网络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推进建立以北京为中心,覆盖方圆600公里的直升机航空救援网络,做到30分钟内应援,以200~250公里时速,第一时间奔赴救援现场的急救体系。

    “美国、德国几乎任何一家大的医院屋顶上都停着直升飞机。我们国家也在快速发展,人民富起来了,为什么不可以坐着飞机看病呢?”詹庆元说。

    随着保险业先行,百姓对航空医疗救援认知度的逐步提高,政府重视与支持力度的加大,航空医疗救援费用的降低……伤者、患者在需要时获得快速、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援不会太遥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征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8日 06 版)

解决医生收入问题 才能落实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
我国亟待构建专业化航空医疗救援体系
德国:三千专职人员负责八千万国民的空中急救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
打破就医“瓶颈”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