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就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等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意见》围绕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提出若干重要改革举措。
曾益新说,如何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这是文件的重点:“一是落实‘两个允许’,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二是增加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三是就业享受优惠政策;四是将住培合格的全科医生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五是扩大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从四个省试点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且进一步提高特岗津贴的幅度;六是职称晋升加大倾斜力度,凡是完成规培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的都可以直接考中级职称,只要考过就直接聘用;七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八是提高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
曾益新表示,在教育培养方面,一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专硕研究生教育等多种途径,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二是通过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基地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光是数量够还不行,全科医生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一定要有真功夫,所以培训质量管理非常关键。我们要继续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加大定向免费培养和在岗人员继续培训,加大职称政策的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曾益新说。
“熟人医疗”与“陌生人医疗”
曾益新说,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对患者第一时间就诊时疾病的筛选过滤。另外就是对医疗费用有一个把控。这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基础,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是在社区乡镇就可以处理的,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往上转的比例不高,这一道关口要是做好了,大医院的负担就会得到缓解。”
“老百姓得病,第一道关口应该是全科医生,因为全科医生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工作在基层,工作在社区,工作在乡镇,甚至村里面,他们就在老百姓的身边,所以老百姓有什么不舒服,第一时间去求助的就应该是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医生的诊断,对疾病做出一个判断,如果是一些小的问题,他可以给予治疗,如果他发现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就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因为全科医生的岗位在社区,能够提供长期的、连续的健康照料,他知道每个家庭的情况,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曾益新说:“比如有人说肚子痛,他知道这个人比较喜欢喝酒,或者是有什么不良嗜好,可以判断他过去的情况,结合过去的病史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一个诊断,我们称之为‘熟人医疗’,这跟去大医院看病的‘陌生人医疗’是不一样的。”
“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他可以更多的宣传、普及、推广一些健康理念,可以更多地从事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来减少疾病发生,或者把一些疾病控制在早期的状态,如果是大病也能够早期发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
曾益新表示,全科医生与内科、外科一样,也是专科医生。全科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知识水平就比其他专科医生差一些,而是他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他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宽泛、广博的,不管是小孩的、老人的,心血管的还是消化系统的都有所了解。比如心脏放支架肯定不是他去做,但是他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放支架,要有这样的判断能力。而且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要非常善于跟病人沟通、协调,体现人文关怀,因为很多的疾病通过语言沟通、心理疏导就能够化解了。所以全科医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岗位能力一点都不亚于其他专科医生。
“因此,全社会特别是医学同行,一定要树立一个尊重全科医生的观念。”曾益新说。
医教协同上新台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教育部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展开了非常密切的配合:“概括来说,一是全覆盖、二是补短板、三是提层次。”
“全覆盖是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对所有的医学生在校期间都进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为毕业以后奠定基础。补短板,是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五个部委启动实施了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这项教育为中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了4万多名本科医学生,最后的效果是实现了中西部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一个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提层次,是从2012年开始,在招收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方面,取得了突破。”
吴岩表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下一步可以再用三个词来概括:提质、联动、协同。
“提质,就是在全覆盖方面要重提质,提高覆盖面的质量,有四项措施:一是立标准。我们制定了医学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二是建组织。在学校层面,我们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生医学系,或者是全科医学学院。三是重实践。分区域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的教学示范中心,医生看病需要实践能力,不光是动嘴、懂理论,要有动手能力。四是强队伍。我们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博士生的教育,加强全科医生师资队伍的建设。”
“补短板要重联动,短板中我们要在招生、培养、就业、使用方面实行四方联动,在招生录取上,将把招生计划和定向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精准对接以后,就能够确保招得来,回得去,有岗位。在培养模式方面,要加强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就业方面我们探索实行的是‘县管乡用’,应该是县医院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的模式,能够确保全科医生下得去,当地还能留得住。”
“在提层次方面重协同,一是要扩规模,2018年起,新增临床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中,重点向全科医学等紧缺的专业倾斜。二是要推改革,我们要全面对接全科医学专业的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医生的规培,对全科医生要有真金白银的待遇,让这个职业对毕业生有吸引力。三是拓途径,积极探索和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人才取得硕士学位的办法。”
吴岩说:“希望通过提质、联动、协同,让全科医生培养,包括整个医教协同能够上一个新台阶,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