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上海大学研究生华旻磊第五次站在春运期间的上海火车站了。从大一开始,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他都会穿着橙色的志愿者服装,穿梭在上海站密集的人流中。2月1日至14日,铁路上海站迎来了它的老朋友——小甜橙志愿者。
即使今年“情况特殊”,刚从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第八小学支教回来的华旻磊还是割舍不下“小甜橙情结”,“虽然现在在家的时间少,但还是想当志愿者,上瘾了。”
每天早晨7:30,来自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小甜橙”们就已经齐刷刷地站在了上海火车站的工作区里。他们有的来自位于上海最北边的宝山区,有的要从临港大学城、奉贤大学城赶来,为的是在上海站稳稳地站上14个小时。
7:30集合,7:50晨会,8:00上岗,21:00总结会,21:30返程。这是每一名志愿者每天的作息时间,这对大学生们来说并不轻松。
“学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发了招募帖,手快心急,就点击报名了。”华旻磊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很多志愿者都像他一样是“老甜橙”了,一看到上海火车站要志愿者,立马就行动了。
5年来,他看着“小甜橙”一步步发展壮大。从最开始只有安检口搬行李、闸机口作引导的岗位,发展到今天,“小甜橙”们已经在上海站的自助售票窗口、站外志愿者服务岗亭、问询台、雷锋服务站等岗位上蔓延开来,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
而支撑志愿者的,是旅客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次点赞。华旻磊至今仍记得自己5年前第一次当志愿者时的情形,一个特殊重点旅客的点赞,让他坚持在上海站干了5年的志愿者。
当时,一名拄着拐杖、双腿直哆嗦的旅客朝华旻磊走来,寻求帮助。“他没有轮椅,走不动路了,距离发车只有20分钟了,急得满头大汗。”华旻磊第一次感到自己如此被需要,他马上联系其他“小甜橙”,找来轮椅,把旅客送到重点旅客候车室,并陪伴他检票上车。
一路上,这名旅客都在说“谢谢”。上车的一瞬间,老人转身紧紧握着华旻磊的手,感动不已,“老人一上车,车就开了。差点没赶上。”
“一上车,车就开”的故事,在今年春运期间的上海站,上演了多次。此前,一名旅美华侨的母亲,因雨雪天气、航班取消在沪滞留多日,最终只买到一张从上海开往河南南阳的普通列车车票。没有座位,这名腿部有残疾的老人需要在车上站13个半小时。
在与雷锋服务站的“小甜橙”取得联系后,上海站为这名卡着点赶来的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不仅由志愿者护送下上车,列车员也主动让出自己的乘务员宿营车铺位给老人使用。
据悉,这趟从上海开往河南南阳的K1106次列车隶属于郑州铁路局管辖,老人上车后,上海、郑州两个铁路局开始了接力服务。“真的没想到,都是素不相识的人,铁路部门能够提供这样人性化的帮助。”坐在轮椅上,老人笑开了花。
多年来,上海铁路部门已经习惯了“小甜橙”的存在,而“小甜橙”所带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在铁路部门内部传递开来。
上海站客运总支书记陈飞告诉记者,在火车站人流较多的情况下,上海站能确保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可以享受以往的固定待遇——优先购票、在专用候车区候车、从专用通道检票上车、站车交接等服务。遇到情况尤其特殊者,站里还会进行协调,提供人性化服务。
据悉,今年春运期间(2月1日~3月12日),上海已招募春运服务青年志愿者约3500人次,较去年相比增长约15%,计划服务时长3万小时以上。
上海的春运志愿服务将沿用以往做法,继续以上海大交通“畅行联盟”网格化团建为组织依托,将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营责任单位、高校青年志愿组织、街道及社会志愿团体等几类青年志愿者组织凝聚为一股力量,打造一支以服务交通行业为本,跨业态、跨工种、跨区域的团员青年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