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春走基层

晋面香到山东去

山西石楼能人领千余乡亲走出穷日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9日   02 版)

    春节将至,郭玉生的心已经飞回了村里。作为山西省石楼县郭家洼村的贫困户,2017年他第一次外出打工,这一年的收入远超郭玉生的预期,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揣着鼓鼓的荷包,回家过年了。

    1年前,如果不是老乡贺长福动员他一起去青岛创业,他可能现在还在村里“坐困愁城”。

    石楼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山西省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郭玉生所在的郭家洼村,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山高、沟深、石头多、土地薄。

    对于已满30岁的郭玉生来说,一家5口人,全靠在家种地糊口,上有老、下有小,却没有挣钱的门路。他14岁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更让他觉得有危机感的是,自己已到而立之年。

    “家里有老人有娃,10多年里也想过出去,一是没门路,二是娃还小。”郭玉生说,这些年且不说种地多累,就连家里想吃点肉,都要跑去县城买,“村里老人多,卖肉的几乎见不着。”

    郭玉生不敢出去打工还有一个顾虑:几年前,村里有几个同乡出去打工,干了1年,却要不回工资。他说:“去大城市打工还是心里没底。”

    去年,眼看着孩子上学走了,郭玉生开始重新思考起“立”的问题。

    最早劝郭玉生走出去的人,就是贺长福。

    20多年前,不甘于生活现状的贺长福,成为石楼县少有的几个敢于远走他乡的“打工仔”之一。

    在山东青岛打工期间,他从路边的烧饼小摊开始,糊口养家。他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给人当厨师,“半年前穿补丁衣服出去、半年后打领带回来”。这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他诱惑不小,于是决定认真学厨艺,自己创业。

    在青岛的多家饭店里,经过一些类似于电影中“偷师学艺”的桥段后,贺长福租下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门店,将自己曾经学到的做山西菜的本事与山东风味相结合,开起了面食小馆,成为很早去青岛开小吃店的石楼人之一。

    不久后,他惊讶地发现,其实小投入的路边小店,有时候利润不比大酒楼少。2004年, 他靠开饭店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消息传回石楼,这让家乡人备受鼓舞。

    “我们成立了餐饮公司,因为缺人手,家乡的亲戚朋友也陆续来帮忙招呼,挣个辛苦钱。”后来的10年,贺长福的面馆愈加红火,在青岛小有名气,他开始成立自己的连锁品牌“山西晋香贺家面”。在此过程中,跟着贺长福出来打工,或者跟随他前往青岛谋生计的老乡越来越多,他的餐饮生意火了,贫困山区乡亲们的就业路也越走越宽。

    在外打拼多年后,今年49岁的贺长福发现,自己与故乡的联系其实更紧密了,因为自己的创业和家乡父老的脱贫产生了“共鸣”。

    “在村里时,靠天种地吃饭,收成好了一年就是数万元;如今跟着老贺出来干,上了保险,管吃管住1年还净收入3万多元,今天全给家里打回去了。”郭玉生觉得自己“选择对了”。

    在郭玉生看来,跟着老贺出来打工,自己不光学了做饭的手艺,还第一次见到了海的广阔,很震撼。

    “我和老贺商量了,下一步条件成熟,把媳妇也带过来一起干,两个人1年收入六七万元,既能旅游,又能挣钱。”郭玉生笑着说。

    “我们企业也因此不断壮大,渐渐树立起自己的口碑。”贺长福说。在他和一批石楼籍创业者的影响下,一批批石楼农民前往青岛打工,其中石楼县小蒜镇贺家洼、前坡、韩家山等5个村庄有近一半的劳力都进入青岛餐饮服务行业。

    事实上,贺长福、郭玉生的变化,都受益于政府的扶贫行动。

    近年来,依托山西吕梁的“吕梁山护工”计划,石楼县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比如该县小蒜镇5个村有近半劳动力、超过两千人在青岛务工,结合自身优势,县政府针对家乡劳动力输出、就业等展开“菜单”“定单”式培训,按照学员要求定向培训。

    2017年全县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的有822人,“石楼技工”培训向京东集团和北方汽修输送100余人,其中也包括贺长福等创业者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为老乡提供培训指导、劳务岗位,邀请青岛石楼籍外出创业人士、优秀务工人员作报告等。

    石楼县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奖励办法,由县里出资,对外出务工超过4个月的贫困户进行奖励,对跨省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等,鼓励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护工、护理等劳务输出增加收入。2017年石楼县在青岛转移就业人员新增近500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500余人,这一群体所在村庄被当地生动地称为“黄河岸边的‘青岛村’”。

    据该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县里在北京、太原、西安、青岛等石楼护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石楼县护工(护理)跟踪服务联络部,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动向及工作状态,及时跟踪服务,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设立石楼县护理护工服务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报名、培训、就业、政策信息咨询的一条龙服务。

    2017年7月16日,青岛新东方烹饪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学员,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在此正式开班。贺长福代表石楼在青岛的创业人士现场发言。在此之前,贺长福就与青岛新东方培训学校合作成立了晋香贺家面劳务协作基地,先后与几家当地餐饮公司建立合作,定向输送山西籍厨师、面食师、服务员等,实现了订单式培训。

    “家乡政府这么支持我们干事,令我既意外,又觉得温暖。”对于政府帮助,贺长福备受鼓舞。去年他将在青岛注册的公司迁至山西,下设石楼福海厨工劳务公司,正式搭建起了石楼人外出务工的“绿色通道”。

    目前,“福海厨工”劳务公司先后在石楼县两次展开就业培训,“我们为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提供免费住所,他们可以选择在我们公司上班,也可把他介绍到别的有业务来往的企业”。贺长福认为,自己公司的口碑,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石楼创业者的形象,他想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多帮助家乡人民进行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目前,在我们公司入职超过3年的年轻人,年收入可达10万元,5年以上的店长,年薪更高。”为了跟上时代,老贺去年对公司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员工和店长全部股权化,其中有40余名老乡已经晋升为餐厅经理,年薪20万元以上,另有60余名老乡晋升为连锁店店长,年薪超过15万元。据了解,目前通过该公司培训,前往青岛就业的石楼县务工人员已有1600余人,其中在该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占到总人数约三分之一。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贺长福说,自己一直想请个能人,将石楼人在外打拼的经历记录下来,“这个事我迟早得做,这是石楼人‘闯关东’的真实故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9日 02 版)

上海:“绿色指标”让学习“性价比”更高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
“订单式”志愿服务让旅客感受更美好
团河南省十四届三次全委会召开
依托500个历史荣誉营连 陆军创建干部见习锻炼基地
宁波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
甘肃团组织启动“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
陕西“暖冬行动”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西安团聚
晋面香到山东去
河南“四好”公路催生乡村经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