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传奇

不打破纪录的挑战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14日   10 版)

    不同于其他资深驴友,吴涛很少展示被自己踏在脚下的大江大河,崇山峻岭。他的社交账号里充斥着平凡的细节,比如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掩埋的陶瓷碎片,青藏高原上破旧不堪的驿站,或者浙江省湖州市连绵群山中一座不起眼的凉亭。

    过去30年里,他翻着古籍,踏遍了全球许多地方,专门探寻古人们行走的“古道”。这些旁人眼里不起眼的景色,其实是“香料之路”或者茶马古道的遗迹。

    大多数时候,这项工作枯燥又艰难。很多一度辉煌的道路,如今已经被掩埋在沙漠或者淤泥下,相隔百余公里才露出一截。广西深山中的很多古道,虽然保存完好,很多地方还留存着细腻的青石板。可那里与外界隔绝,吴涛拉住当地人说一大通普通话,试图了解更多信息。对方茫然地眨眨眼,一个字都听不懂。

    早年的吴涛并没有耐心做这些细致的工作。那时的他是户外运动圈的“倔驴”。在秦岭山区,他的必行之路与一只黑熊完全重合。有时候黑熊在前面慢慢地走,他只能在后面看着脚印,警惕地保持着距离。攀登青海玉珠峰时突遇暴风雪,同队的十几人全部紧急下撤,只有他坚持留在山上,趴在岩石的夹缝中。大雪很快将他埋住,雷暴从山顶往下炸裂开来,散出一圈圈肉眼可见的波纹。

    类似经历为他赢得了“不怕死的冒险王”之类的称号,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挑战极限的意义,“以为征服了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给了你一个面子。”

    他看着户外圈子里攀比成风,今天有人宣称自己是“最早登顶珠峰的北京人”,明天又有人宣布自己是“最早踏上南极的福建人”。这让他感到滑稽,又有些厌倦。

    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他想尽快登顶,创造好看的纪录。同行的黑人向导总是微笑着让他“慢下来”,告诉他当地有一句俗语,叫“眼的速度不要超过心的速度”。

    这句话成了吴涛如今的座右铭。曾经热衷于打破纪录的他,开始改变自己旅程的方向,开启一项没有尽头的挑战。至今,他和同伴在中国发掘出了2000多条古道,可他觉得远远不够,“至少要一万条”。

    他认定古道上的风景蕴含着人类历史的脉动,值得细细品味。真的慢了下来,他也确实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茶马古道上,吴涛住进了藏民的帐篷。主人不会汉语,只盯着吴涛,咧着嘴笑。女主人端出了一罐早已过期的可乐,那是10年前有人送给他们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味道,只把它当作最好的东西,舍不得喝。

    美国波士顿的“自由之路”是将市内16处历史文化遗迹串联起来的古老步道。一般游客三四个小时就能游览完,吴涛却花了三四天时间,细细研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这条原本2.5公里长的历史步道,硬是被吴涛“延伸”到了哈佛大学——他前往那里求教学者,考证出当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茶叶,正是中国武夷山的大红袍。

    昆仑山口间的克里雅古道人迹罕至,走在戈壁间,夜晚狼嚎声四起。历史资源丰富的苏丹局势混乱,他乘坐的公交车整日在枪火中穿行。在车臣阴影笼罩下的高加索山脉,当地人兴奋地牵着吴涛的手,说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来此援助红军,牺牲了不少人,因此修建的纪念碑上至今灯火长明。

    和以前一样,他继续在每次出行前写好遗书,做好“不得善终”的准备,可看待景色的眼光已不同于往日:闻名遐迩的青藏线下埋藏着茶马古道,沿路藏民家的瓷器可能是旧日遗迹,人们用牛皮包裹茶叶的习俗也都暗示着马帮昔日的辉煌。

    慢下来的吴涛时常打趣,30年走下来,自己的性格也变了,从一个地铁上被人踩了脚都要还回去的愣头青,变成了被人指着鼻子骂都不会生气的老头儿。可熟悉他的驴友们却说,吴涛还是一样的倔,参与组织京西古道几十公里的“古道马拉松”时,组织者中三四十岁的壮年都开着车考察,只有他一定要亲自走一遍全程。

    而且如何让更多人“慢下来”,也是个需要拿“倔脾气”去磨的事儿。他找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对方觉得古道的开发就是修个栈道,让市民去散步。还有人直接和他说,挖掘出历史遗迹太麻烦,花精力去保护,做得不好还要被批评。吴涛有时只得自己去翻古籍,查资料,联系民间的史学家,把搜集的成果一点点发到杂志和网络上。

    眼看着年岁越来越大,他的腰开始泛酸,腿也偶尔疼痛,吴涛并不知道自己还能走多久。可他极度自信,“自己走的路绝对是正确的”。

    在日本的熊野古道上,整整一千多公里的路途,吴涛见到了数不胜数的唐朝遗风。他惊奇地发现,古道两旁的居民和他在其他地方见的一些日本人不同。他们对中国完全没有偏见,会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端一杯茶水,和陌生人聊上一天。那一次,他清晰地认识到,慢下来的旅途,或许再也打不破什么世界纪录,却能收获内涵与理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14日 10 版)

一个人和他的孤独学校
陈亨利省亲
不打破纪录的挑战者
一场风花雪月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