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春风化雨润无声 根深叶茂开新花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07日   06 版)

    一位小学生的道德银行“储蓄存折”

    沿滩二小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版画宣传画

    农民夜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

    经典诵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一间酷似银行营业窗口的办公室格外引人注目,那里有柜台、电脑、玻璃窗口、“存折”、“储蓄卡”等等。一切装饰看上去就跟银行营业网点一样。

    不同的是,这里存取的不是钱。居民们都知道,这是社区的“道德银行”。人们在这里没有现金交易,存取的是“道德币”。

    作为当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生动实践,“道德银行”激发了社区居民的正能量,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

    在沿滩区,这样的探索无处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沿滩区的社区、乡村、学校、医院、机关等领域生根发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推手,成为推进沿滩追赶跨越、变貌升位的强大动力。

    “道德银行”凝聚“正能量”

    2015年1月,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在自贡市成立首家“道德银行”,此举旨在提高居民道德素养,倡导文明新风。

    截止到2018年2月1日,65岁的张淑良已经累积了934分“道德币”。系统记录显示,这些“道德币”都是张淑良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或公共服务攒下来的。

    比如,2017年3月17日,她参加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获得4分“道德币”。最少的时候,她一次获得1分。2016年1月,她多次参加小区的义务巡逻,每次2小时的巡逻她能得到1分“道德币”。

    对于参加公益活动,65岁的张淑良乐此不疲。从2015年12月开通“道德币”账户至2018年1月,25个月细水长流般的累积,以934分的“道德币”成为大额储户。

    “道德银行”的运行模式是,通过“服务—储蓄—登记—回馈—激励”的工作机制,把个人和社会组织在社区做的每次好事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或换取服务。

    经过3年的运行,“道德币”已经成为当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张淑良已经分四次用“道德币”兑换了各种实物或服务。截至2月1日,她的“道德币”余额是234分。

    作为良性循环机制的一部分,社区居委会则通过“道德币”兑换实物等方式,激励热心做善事的居民。当存入“道德银行”的个人或组织遇到困难时,也可向“道德银行”申请支取等额“道德储蓄”服务项目。“道德银行”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构建“奉献—回报—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很多居民心中,这些“道德币”弥足珍贵,但他们在乎的并非其能兑换多少实物。相反,很多居民“储户”认为,“道德币”的储量彰显了自己的正能量,那是比金钱、比实物更值得炫耀的“资本”。

    一位居民甚至从不兑换实物,她积攒着自己的“道德币”,“余额”越来越多。她说,要把自己的“道德币余额”拿给晚辈看,让孩子们从中感受正能量。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道德银行”绽放了令人欣喜的魅力。统计显示,“道德银行”已经有4000多个“储户”,“道德币”积分累计达3万余分。这意味着,辖区内至少有4000多人通过“道德银行”为社区贡献善意的能量。

    在“道德银行”的带动下,社区范围内的热心人越来越多,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老老少少形成了一种向上、向善的好风气。社区居民明柠鼓励十岁的儿子也加入“道德银行”,令她欣慰的是,一年多来孩子积攒了不少“道德币”,用他自己挣的“道德币”,孩子经常参加社区的钢笔字、画画等兴趣班培训,体会到了别样的乐趣。

    各社会组织在“道德银行”中也积极发挥作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大批社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帮助近20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为小区患白血病的儿童捐款2万余元,规范了小区路面停车,群众对社区治理工作给予了广泛好评。2016年“道德银行”荣获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

    文明新风植根农村大地

    在沿滩,不仅是城市社区,更广阔的农村大地,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曾经是贫困村的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谈起脱贫的过程,村委会主任杨勋军说,村里风气和村民观念的转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在规划建设村中道路的时候,难免要占用村民的耕地、宅基地。不过,在很多地方困难重重的征地项目,在高滩村却十分顺畅。

    这条路的很多路段原本是穿越田地的羊肠小道,为了改变交通状况,在上级的支持下,村里把这段路拓宽,新修的道路在村中蜿蜒300多米,也因此占了不少人家的地。

    村民熊跃芳家用来种玉米和油菜的地被占了。不过她毫无怨言,也没要求补助。她说,路修好了,看着都舒服,对大家都好。

    “修路占了十几户人家的地,没有一家人开口要钱的。”回忆起当时的经过,杨勋军十分感动。只要有利于发展,村民们毫无怨言。

    杨勋军总结说,在脱贫攻坚中,思想观念的问题很重要。解决了思想观念的问题,脱贫就不难。在这背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了大作用。

    通过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立文化院坝,制作文化墙,普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版画宣传画,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滩村形成了全民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局面。

    在致富的路上,良好的风气成了助推剂。村民们齐心协力,不计私利,在致富路上携手前行。

    近年来,高滩村建成了集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农民夜校、“村村响”广播室为一体的多功能农家书屋,建成了包含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的运动小广场,组织了送文化下基层、关爱留守儿童等集体性活动,使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而在沿滩镇詹井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纳入村干部学习、道德讲堂、党员培训、农民夜校学习当中,促进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发挥垂范作用,教育群众改变陈旧生活习惯,养成勤劳习惯。

    通过开展依法治理宣传,健全村民自治体系,完善村民议事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共同编制村规民约顺口溜,引导村民形成自治共识,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民风得到了极大改善。

    该村还以“盐运小镇,魅力詹井”为主题,打造了长约30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面积45平方米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占地1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在6处农家屋墙绘制“四个好”彩绘,弘扬好风气,引导居民形成好习惯。

    通过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巧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把“身边好人”请进课堂,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爱岗敬业推进可持续发展

    “职工的觉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精气神也不一样了。”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医院职工的影响,沿滩区仙市镇卫生院副院长黄守琴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仙市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医院占地面积38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80平方米,现有职工84人。在整体乔迁的新医院投入使用7年后,卫生院逐步呈现出与患者就医需求不相匹配的窘境。

    为了走出这种窘境,卫生院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大幕,先后开展了“住院楼改扩建”、“中医馆建设”、“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项目建设。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成了“二次创业”的“护航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没开始的时候,一些职工觉得没必要开展,认为教育很空洞,“无非就是粘贴点儿画啊什么的”。但实实在在发生的变化却让很多职工感受到,落实到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

    外科主任明相勇的一次经历,让全院职工十分感动。2017年11月底,一位即将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入院后,三次给明相勇塞红包,都被明相勇拒绝了。手术开始前,患者又一次给明相勇塞红包。

    身为医生的明相勇猜测,患者大概是有顾虑,担心不包个红包医生就不会好好给自己做手术。尽管他觉得这是很荒谬的想法,但为了解除患者的顾虑,他最终收下了患者的红包。但随即,他又把红包上交给院方,请院领导在手术后把红包还给患者。

    这件事情后来被公开。黄守琴说,现在全院医护人员都向明相勇学习,以实际行动维护医学事业的声誉,同时切切实实地为患者做好服务。

    “仔细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比如个人层面,我们可以讲讲爱岗敬业。一个人要是不爱岗敬业,怨言就会很多。但如果有一种价值赋予了一份职业,你就会认识到,我们医疗工作虽然很累,但如果病人认可了,你会很有成就感。” 黄守琴举例介绍了教育的过程。

    正能量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医院的风气。黄守琴说,现在全院上下竞争意识很强,举办诸如基层岗位大练兵、优质服务明星评选之类的业务竞赛时,职工们都踊跃报名。“而在过去,不少职工并不在乎这些。”

    进一步的改变是,医护人员愿意扎根在这个普通的乡镇卫生院了,人员流失少了,年轻人也愿意来这里工作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仙市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希望种子

    在各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沿滩区特别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

    在沿滩区第二小学教学楼的一侧,有一个小木架子。平常,这里摆放着一瓶瓶的矿泉水,定价每瓶一元钱。木架子的旁边,还有个小盒子。口渴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取水,按照定价往小盒子里自行投币。

    这是一个没有售货员的“小店”,付款全靠自觉。一年多来,这个名叫“诚信水吧”的小墙角,见证了沿滩区第二小学孩子们的成长足迹。

    事实证明,大部分孩子严格遵守着买水投币的规矩。不过也有意外情况发生,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往里面投游戏币或残缺的钱币。也有的时候,收回来的钱没有卖出去的水多。

    德育处老师会根据销售情况统计每天的“诚信率”。冬天销售量少的时候,只要有一瓶没有付款,诚信率就会明显降低。也有诚信率居高的时候,有时候连续一周诚信率100%。

    老师们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在“诚信率”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校会启动诚信宣传教育,教育孩子们要讲诚信。“这样的形式比生硬地讲述诚信,对孩子们的影响更大,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学校德育处副主任胡燕说。

    沿滩第二小学校坐落于沿滩新城,于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685人,在编教职工98人。建校以来,优良校风逐步形成。

    作为自贡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沿滩二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这是沿滩二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突出特点。

    事实上,除了诚信水吧,学校还有诚信书吧、诚信雨伞、诚信文具项目的开展,借此教育学生懂得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校通过“书香少年”、“文明天使”、“美德少年”的评选让学生变得更加文明有礼;大队部干部竞选、班干部竞选等为学生提供了民主、平等、公正的平台; “十月一日”经典诵读比赛、“九月初九”重阳节走进社区慰问失独老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演讲比赛、艺术表演、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还积极探索构建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目前,学校正组织优秀班主任着手编写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的教材,将立德树人工作推向纵深,让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中培育、践行、弘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07日 06 版

春风化雨润无声 根深叶茂开新花
为沿滩新风点赞
党员干部争做践行楷模
“道德讲堂”引领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