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计划在未来5年内研制并发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全天时星地量子通信及星间量子通信,并建立与地面城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初步实现能够业务化运行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在地面上,目前潘建伟团队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构建范围更广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潘建伟说,“我们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量子通信网络就具备覆盖千家万户的条件了。”
去年,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实现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也正式开通,全长2000多公里,可为沿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高安全等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业务支持。
这两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都是潘建伟。他告诉记者,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了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这些成果也标志着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已经形成,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