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北京八分钟”背后的大学生

北京体育大学 周梦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12日   11 版)

    “北京八分钟”表演团队在昌平训练基地彩排。刘铁夫供图

    2月25日晚,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将冬奥会带入到北京时间倒计时。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23号屏的推屏演员。”表演刚结束,刘铁夫在朋友圈里不无自豪地写道。他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也是本次“北京八分钟”的80位演员之一。

    在同学眼中总是笑眯眯、体型有些微胖的他,似乎和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非常吻合,但他并不是“熊猫特使”的扮演者,而是一名幕后的推屏演员。

    在这次面向世界的演出中,48位推屏演员需要穿黑色紧身衣,两人一组“悄悄地”将800斤重、比人还高出许多的冰屏迅速推到指定位置,然后快速按下启动按钮。鲜有人知道,为了这不会出现在任何镜头里的3分钟,他们付出了3个多月的努力。

    2017年11月底,刘铁夫在微信群里看到了辅导员老师发的选拔消息。“当时知道是推屏演员,但不知道要推什么屏,只是感觉冬奥会闭幕式是一个挺大的平台,想去开开眼界,增加一下经历。”刘铁夫回忆。

    在获得家人的同意和支持之后,经过层层选拔,刘铁夫和其他79位同学成功入选“北京八分钟”表演团队,并开始为期3个月的封闭集训。

    “重达800斤的冰屏要如何才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推到指定的位置,并且成功启动?”

    刘铁夫介绍,在集训之初,包括导演团队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从怎样推屏,到整个线路如何安排,都是由整个团队从无到有慢慢摸索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向导演提建议,觉得应该怎么推,或者线路有什么问题,导演也会和我们及时交流。”刘铁夫说。

    为了更好地适应韩国平昌的气候,“北京八分钟”表演团队特地选择了在北京最冷的昌平区进行训练。但平昌的疾风和大雪还是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距离平昌冬奥会闭幕还有3天。表演团队原本预定的联排由于天气原因一再推迟,这令他们觉得心慌和不安。在准备23日正式联排的时候,风速达到了15米每秒,属于7级疾风,这让两名队员都无法控制冰屏。刘铁夫记得,在从仓库运往准备位置的时候,有一块冰屏甚至推着两位推屏演员走,险些失去控制。

    24日是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天气却仍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雾弥漫。原本从驻地前往闭幕式场馆的40分钟车程拉长到一个半小时。站在场馆中,他们甚至连主火炬塔都看不清楚。表演团队在场馆中足足等了6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多,雾终于散去,表演团队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消散,成功完成了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在电视的转播画面里,观众只能看到22名轮滑演员和2位“熊猫特使”。除了负责24面冰屏的48位推屏演员,还有两名“熊猫特使”的替补,两名轮滑的替补,以及几位负责放置用于定位的反光柱的演员。参演的同学透露:“其实训练的时候是4只‘熊猫’都在训练,没有出意外的话两位替补就不会上场了。但为了整个演出的万无一失,所有人都要做好准备。”

    在队伍里,刘铁夫和其他7位非体育专业的队员在身体素质上不占优势,但他们在积极训练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给团队作出了许多贡献。比如,刘铁夫负责团队大多数宣传照、训练照的拍摄,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八分钟”表演团队,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来自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的同学则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大家放松肌肉。一连几个小时穿着紧身的演出服常常让演员们肌肉紧绷、酸痛,几位同学就会经常带着大家做拉伸,告诉大家通过什么动作可以缓解哪一块肌肉的疼痛,保障后续的训练和演出。

    表演团队的封闭集训恰逢中国农历新年,所有人都没能回家,大多数演员是第一次在外过年。虽然很遗憾没有家人的陪伴,但这个80多人一起过的热闹年还是让刘铁夫感觉到了温暖。除夕夜,训练基地的食堂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还为队员们开了一个小型晚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感觉和他们有感情了,从心里挺惦记他们的,就包括现在还特别怀念和他们在一块训练的日子。”刘铁夫说。

    87天,从昌平到平昌,表演团队经历了天气、道具、服装所带来的重重考验。

    正式演出的那一天,24位轮滑少年随着音乐翩然滑行,24面冰屏运转正常,“北京八分钟”成功地给全世界人民奉上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也完美地表达了“2022,相约北京”的盛情邀请。

    回忆起演出时的场景,刘铁夫显得十分感慨:“我们放置、启动好冰屏,要尽量在奏中国国歌之前跑下去。我们就在下面听着国歌,看着冰屏正常启动运转,真的感觉特别自豪、骄傲。最后成功的时候,大家的眼眶湿润了,觉得太不容易。”

    “刚回来上课老师就说我壮了。”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刘铁夫觉得自己在专业技能、生活习惯和对体育的了解方面都有许多收获。尽管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但他之前对体育的关注并不是很多。3个月里,他每天和大家一起跑步、拉伸、练体能,同时越来越感觉到体育的魅力,也更愿意加入到体育锻炼中。

    “其实有一件事挺遗憾的。”刘铁夫说,“这个冬天我参与到了冬奥会当中,也看到很多同学在朋友圈秀滑雪的照片,但是我还没有机会亲身去感受一下。明年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滑雪。”

北京体育大学 周梦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12日 11 版

超过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融洽
“北京八分钟”背后的大学生
“2018高校新闻扶持计划”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