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山东为群众量身定制脱贫模式

“砸锅卖铁”也要让黄河滩区百姓挪穷窝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27日   03 版)

    70岁的毛吉志掰着指头数了数,这辈子有40年都花在同一件事上:给自家盖房子。

    住在黄河滩区,盖房这件事变得尤为不易。数不清多少个汛期,如同一头猛兽的黄河水患肆虐,房子被冲垮了再盖,盖好了又被毁。历史资料显示,1950年至今,山东省黄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20余次,累计受灾660多万人次。

    毛吉志先后大修了5次房子,小修小补不下七八次,和房子纠缠一辈子——他曾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命”。

    命运也有拐弯的时候。自从山东省2010年启动黄河滩区的百姓搬迁之后,毛吉志不用再担心黄河水冲垮家园了。

    毛吉志所在的山东省东明县被称为黄河入鲁第一县,滩区群众11.96万人。放眼至山东全省,黄河滩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涉及9个市、26个县(市、区),居住人口60.62万人。滩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2015年有省定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

    日子究竟有多苦?每每回忆过去,毛吉志禁不住老泪纵横。

    庄稼被淹,每年只能收一茬儿麦子,有时甚至等到腊月地里存水干涸,才敲开冰棱播种。房毁屋倒,搭草棚栖身过冬是常事。村里光棍儿众多,外地女子死活不愿嫁到滩区。每次洪水过后,村民们日复一日推小车运土再把房台垫高。“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那时的毛吉志想,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在尊重黄河自然规律的同时,如何让滩区百姓彻底“挪穷窝”?山东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表示“砸锅卖铁”也要解决。2017年,国务院同意《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黄河滩区迁建上升为全省重大战略。按计划将投资280亿元,采取就地就近筑村台等方式,到2020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

    事实上,这样的脱贫安居工程已在山东逐步展开。毛吉志如今的新居所在地竹林新村便是一处缩影。

    3月,正是这里麦苗返青的时节,远远望去,竹林新村4米高的大村台十分显眼。相比之前滩区群众低矮、错落、犹如一叶叶“孤舟”的自家房台,如此高的村台堪称一艘巨型航母,经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论证,这样的设计可极大提高抗洪能力。

    从2010年正式启动搬迁,至2016年基本建成,5年内,共有周边5个滩区自然村5120人搬迁安置于此。新村建房本着谁先拆、谁先抓阄、谁先建设的办法执行,不改变村民之前的生活习惯和耕作半径。

    如今的竹林新村按照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道路、路灯、自来水、卫生室、学校、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去年全村还通了暖气。

    “挪穷窝”只是第一步,帮助滩区群众真正“拔穷根”成为山东各级党委政府更为长远的考量。

    从搬迁至今,竹林新村先后引入30多个蔬菜大棚、豆丹养殖基地、秋葵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吸纳全村剩余劳动力,并设置扶贫车间,借助电子元件加工项目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毛吉志的妻子李景莲便是受益者之一。通过在家门口的秋葵种植基地打工,她每年能挣八九千元,“谁也没想到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据竹林新村村支部书记冯军增介绍,相比迁建前,全村村民人均增收三四千元,不少村民添置了私家车,“新村村民成了未迁建村民的最有力说服者”。

    为滩区群众“量身”打造脱贫路径已被写入东明县黄河滩区产业规划。东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中华介绍,该县将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养殖、绿色旅游等产业,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除专项扶贫资金外,该县中央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也正向滩区倾斜。

    按照山东省统一规划,将在滩区推进“两区同建”模式,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就地就近市民化为路径,同步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和迁建社区建设,并纳入当地城镇化体系统一规划和管理,布局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电商物流等产业。

    对这一人口大省而言,破解迁建难题的同时,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山东省3年安置滩区群众60余万人,并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迁建涉及范围之广、人口规模之大、建设投资之多、时间安排之紧,前所未有,任务艰巨繁重。此外,滩区所在市县可用财力不足,迁建工作还将涉及群众调查摸底、政策协调、旧村复垦、后续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

    这无疑是一场必须打好的“硬仗”。

    “解决滩区群众脱贫迁建、安居乐业问题,事关党中央利民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感情责任,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东明县调研时郑重允诺。

    如今,已实现安居梦的毛吉志偶尔还会做“发大水”的噩梦,被惊醒后发现自己身处宽敞明亮的新居,备感欣慰。

    离竹林新村不远处,长兴集乡9号村台在紧张施工中,这是东明县建设的24个村台之一。桶口粗的管道一头扎进黄河水,管线蜿蜒数十里后,另一头伸进已打好的围堰中,吹沙口泥浆喷涌,昼夜不息。随着黄河泥沙沉降、封顶及地面修复,不久后这里又将建起新居,迎来新一批滩区群众,给他们安稳的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27日 03 版

习近平向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致贺信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公益计划启动
团江西省委举办“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首场百姓宣讲活动
云南曲靖团组织帮务工青年住上保障房
中国二十二冶加强境外党建工作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图片新闻
乡村振兴,年轻人回来了
“砸锅卖铁”也要让黄河滩区百姓挪穷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