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雷艳是一名85后,也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生长在苗寨,到省会求学,进入歌舞剧院后又常到全国乃至世界巡演,雷艳的艺术成才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也没有忘记和她一样的青年文化艺术人才。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雷艳注意到全国政协委员、团河北省委书记宋华英带来的一个提案——《关于加强青年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其中一条建议是“扩大对新兴青年文艺群体的吸纳”:把包括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等青年文艺组织和个人凝聚在倡导真善美的旗帜下,解决他们被主流文化边缘化或边缘主流文化的问题。
“这个现象正在贵州发生。”雷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也经常和很多体制外的音乐人交流。《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等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张超、《想唱就唱》的作者李松阳都是贵州人,也都是自由音乐人,他们都是筹建贵州省流行音乐学会的主要力量。
“学会吸纳了各种音乐人才,将来会举办艺术创作、作品评奖等活动。而且还在探索,包括音乐人在内的体制外文化艺术人才是不是也可以评职称?让新兴青年文艺群体‘想唱就唱’。”雷艳说。
宋华英发现,当前网络新媒体正在改变文化传播的方式,文化艺术特别是演艺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草根文艺青年逐步成为文艺创作的一支生力军。然而,有些人秉持“娱乐至死”的观念,颠覆崇高,调侃奋斗;有些人追逐网络热度,迷失文艺的创作方向;甚至有极少数人混淆是非,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青少年的思想认识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现象,宋华英在提案中写道:时代呼唤德艺双馨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兼修专业水准和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途径,让他们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作为文艺工作者,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论传统还是新兴门类,都要创作好作品,也都要遵循底线。”雷艳说。
而对于青年一代价值观的培养,雷艳觉得方式很重要,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漫画、游戏,都是可以尝试的,“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和手机、平板电脑接触,完全回避是不可能的,不如因势利导”。
“发挥政府文化基金、文化奖项、媒体资源的杠杆作用,调控文化创作导向,为青年留有一定比重,对草根一视同仁,鼓励和扶持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项目。”对于提案中的一条建议,雷艳十分赞成并且付诸了行动。
近年来,她更多地关注本土文化,以音乐为载体传承与创新本民族文化,比如《天下苗家是一家》《美丽的乡愁》等。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时,雷艳展示了3组实物。其中一个苗族刺绣的发箍背后,是她与贵州音乐界同行一起协调政府与社会力量,为贵州施秉县28个苗寨建起了岜梭芦笙场的故事。而这个发箍,就是当地阿妈和奶奶们给雷艳绣的,“在当地,人们只会给自己的女儿亲手刺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