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理工学院牵手时尚界领军企业新丝路集团成立新丝路时尚学院,这也是国内首家具备本科学历的时尚学院,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厦门当前正在大力发展时尚产业,鼓励扶持包括演艺娱乐等时尚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表示,新丝路时尚学院的成立,是学校根据厦门产业布局、为顺应厦门时尚产业发展,在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上又迈出的一大步。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坚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校企深度合作 产学融合实现新突破
在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在大二就可以接受企业的选拔进入“宸鸿新干班”,成为“双元制”学员。此外,他们还有“双导师”,除了学校的指导老师外,企业还会为他们配备师傅,后者往往是生产及管理能手、高级工程师。
在业界,这一被称为中国版“双元制”的校企双主体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广受关注和认可。
“这是学校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表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以学生为本”和“为产业服务”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
在有些高校,老师有适合企业的科研设想,但是缺少启动资金;企业有问题想找学校解决,但又担心钱投下去打水漂。怎么办?为鼓励老师带着学生走进企业解决问题,厦门理工学院出台《应用型研发先导项目管理办法》,注资设立应用科研项目“基金池”,对企业有需求的教师科研项目,先行垫付资金支持前期研究。副校长吴克寿说:“先导项目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性,打通了应用研究从实验室研发到成品的‘最后一公里’。”
校产学融合发展处处长严滨介绍说,深化实施的先导项目先后共计投入800万元,引导立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2600万元,累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7.2亿元。由于效果好,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厦门市的政府部门主动提出承担其中一部分的资金。
学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陈水宣就在先导基金的扶持下,带领师生团队开发了绿色制造及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已发挥作用,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校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张宏怡也明显感觉到,先导基金的出台对学院在推动产学融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们普遍反映,跟着导师到企业做课题搞研究,自身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就业时更抢手了。”
学校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校企合作的深度与水平不断提升。最直观的体现是在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重大项目方面,2017年厦门理工学院与企业合作到账横向经费达5600万元,同比增长86%;与厦门华联电子、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家电智能控制器绿色制造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获工信部批准立项,总投资达8200万元;深度参与冠捷显示器和中国航天集团联合申报的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获批1200万项目资助……
黄如欣谈到,学校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的思路,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汇集创新创业型人才,主动贴近企业,积极融入产业,不仅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也提升了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主动作为 服务地方发展赢好评
2017年11月,厦门理工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高度肯定办学成就,认为学校坚持面向区域需要,准确把握学校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大学使命和应尽的社会责任,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成效显著。
“学校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始终坚持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朱文章校长介绍说,学校的55个本科专业全部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形成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对接厦门高素质创新创业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发展示范区以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建设高压电力试验、客车与特种车辆协同创新研发、全球安卓系统研发等中心,建成了厦门软件评测、厦门工业设计、海西风工程试验研究、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研究等27个省市级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先后与ABB、宸鸿科技、冠捷集团、联芯、友达光电、天马微、玉晶光电、金龙客车等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福建省和厦门市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了5000余名高级工程师和3.5万名研发人员,形成学校与省内行业骨干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厦门理工学院还走出厦门,将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地区。学校深入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近年来深入漳州、泉州、龙岩、南平等多地的政府(产业)部门、工业园区和各类企业,为其提供人才、科技及决策咨询服务。3月21日,学校与福建诏安县政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创新、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环境治理等六大领域开展合作,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还有很多教师走到了更远的地方。学校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院长罗昌智带领的学院团队就主动“走出去”承揽社会委托研究课题,遍布福建、安徽、湖南、河北等省份,涉及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活化、特色小镇、智慧社区等课题,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应用型科研、产教深度融合的坚持,让学校收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厦门市主要领导曾先后两次作出批示,对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和产学融合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了学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学专家来校调研时也高度评价厦理工的应用型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在产学融合上的发力,也推动了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去年年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显示,厦门理工学院位居全国第140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还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此外,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及授权点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公示,取得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三个硕士授权点,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
学校党委书记黄如欣表示,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办学格局,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水平、校地合作精准度和服务能力三个方面都实现了新的提升,办学成效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