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闻眼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04日   09 版)

    脆弱的大手

    如果家庭和救助站是两只大手,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陈元(化名)本该被他们捧在手心。然而现实是,陈元就这样从指缝间一次次溜走,至今杳无音信。

    陈元家住陕西省潼关县。2015年,13岁的他离家出走。没人知道这个孩子如何到了近500公里外的湖北襄阳。在他失踪一个月后,襄阳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发现了陈元,随后陈元被辗转送回了潼关县救助站。

    离回家最近的那一刻,潼关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需带他驱车经过三个红绿灯,五分钟即可。

    可惜的是,陈元就像一个易碎的玻璃瓶,递出去的那只手在不该松开时松开,另一只手在应当稳稳地接住时缺位。

    当潼关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打电话给陈父时,陈父称“感冒了”,几天后才到达救助站。救助站的两名工作人员按规定本该将未满16周岁的陈元护送回家,但是他们称,陈元“一直在闹情绪”“坚持要离开”。

    他至今没有回家。

    如今,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被判玩忽职守罪。只是我们知道,玩忽职守的不仅是他们,还有一位太相信救助站、太从容不迫的家长。

    毕竟不是每一个离家的人都能像陈元,头脑尚清醒,身体尚无缺陷,是一个舆论乐得关注的未成年人。那些神智不清的流浪者呢?

    脆弱的神经

    在谣传的世界里,世间万物,皆能致癌。

    这一回致癌的是咖啡,特指星巴克咖啡。以“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为噱头的文章血洗朋友圈。很多人兴奋极了,仿佛抓住了这家企业的惊天大秘密。或许其中很多人还来不及看文章的具体内容,这些无辜的咖啡豆就被跟最可怕的疾病捆绑在一起。

    直到今天,那些转发了这篇文章并忧心健康的人,可能依旧不知道烘焙咖啡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应该如何发音,也不知道洛杉矶高等法院作出的裁决不特指星巴克,而是要求91家企业都在自家售卖的咖啡上贴上标签,警示致癌风险。或许至今还没把那篇文章从朋友圈“毁尸灭迹”的人也不清楚,丙烯酰胺在油炸和烘烤的食品里都会产生。为达到致癌剂量,你每天要喝至少28杯星巴克才行。

    此次的星巴克咖啡与“非典”时期的板蓝根,福岛核事故之后的碘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无意继续评价理性的丧失,或是读完标题仿佛读完了全世界的坏习惯。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当转发者信誓旦旦地将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时,洛杉矶高等法院成为最有力的背书。

    没有独立的判断,生活每天都是“愚人节”。这未必不是另一种“癌症”。

    脆弱的道德

    当老人遇上孕妇,备受考验的是道德。

    在一次免费活动中,老人王某看不惯怀孕的姜某插队,批评了孕妇,没想到遭孕妇姜某一顿殴打。河南省许昌的法院判决:老人胜诉,获孕妇赔偿9000多元。

    同在“老弱病残孕”的序列里,王某和姜某作出了不同选择。对于姜某而言,肚子里的小生命可能是一金牌令箭,足以让她在某些时刻占尽便利,别人却不敢吭声。

    这让人感到尴尬、寒心。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进化才建立起一套公序良俗。它教育我们应该帮助弱者,却没告诉我们,这套东西也能被人利用。所谓的“弱”变成了“强”。基于互敬互爱的行为逻辑能在霎那间崩盘。

    老人王某展示了另一种答案。他站出来指出她的不对。不过也有人说,“还好是老人批评了孕妇,如果是健康青年人那还得了”。还有人觉得这是“老头儿与孕妇的巅峰对决”。

    旁观者不免心寒。道德有着另一张令人悲哀且脆弱的面孔。在是与非面前,人们先在心里带上了有色眼镜,模糊了焦点和对错。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04日 09 版)

该不该罚不是可不可怜决定的
KTV里的银发团
新闻眼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