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尽力将工作做细、做得接地气,才能赢得学生的好评。
-----------------------------------
很多人大概不能理解,大学生宿舍晚上要不要强制熄灯,为何成了一个无解的争论。但事实确实如此,赞成者认为此举可以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第二天的学习质量,而不熄灯会让一些人产生熬夜依赖,伤害自己身体,也影响他人。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要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学校不应过多干预其行为,而且一些大学生熬夜也是为了学业。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对此,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正在尝试一项“民主熄灯”的活动。从3月21日起,在40天内每天提醒学生到时自觉熄灯。期满后,如效果足够好,则以后不再强制干预熄灯,否则会施行强制熄灯。
如此做法,等于设置一个缓冲期,在此期间试行将“熄灯权”下放给学生,同时辅以柔性科学的管理,监测学生自觉性及执行效果。待试行期满后,再决定是否强制熄灯。
“新政”施行以来,自觉熄灯率节节攀升,从最初的40%上升到90%以上,实现了连学校都没想到的效果。其实,只要稍微探究下其中的原因,答案并不深奥。学校此举,彰显了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即学校在倡导健康作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作息时间的同时,也兼顾一些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将强制熄灯赞成派与反对派视作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寻找两者的最大公约数,以退为进,让学生实行自我管理与监督。
我一位朋友所在的高校,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在新生入学之初就明确告知,大一年级,每晚11点由宿管人员吹哨提醒熄灯,周末则将时间延长半个小时。熄灯哨响后,宿舍必须熄灭大灯,但可以酌情开台灯,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周日到周四晚上12点断网,周五、周六晚不断网。从大二开始,学校不再干涉学生熄灯,但提倡早睡早起。对于确实因室友晚睡影响休息的,可以提出换宿舍申请。这些做法,有原则,又充满弹性,同时又覆盖所有学生,灵活而稳定。
一般人都是有“从善如流”的向上之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更深谙这一道理。高校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尽力将工作做细,做得接地气,才能赢得学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