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一些家庭因为育儿成本太高,对于是否生育二孩感到矛盾和纠结。如何减轻家庭抚养二孩的负担?为此,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陈友华教授。
中国青年报:生育二孩的成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陈友华:二孩生育成本包含的内容较多,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一些被忽略的成本。例如,我国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被要求进行各种检查,检查自然有利于母子健康,但也应该看到,孕妇挺着大肚子去检查,舟车劳顿,在医疗机构不断排队等候给孕妇带来的焦虑,对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实际上是不利的。我个人认为这些检查有过多过滥之嫌。孕检与孕期保健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过多的孕检实际上给孕妇及其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生育第二个孩子后,可能要请保姆或家人帮助带孩子,对住房面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也要算在抚养成本中。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家长大都心怀孟母情结,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样一来教育的花费就非常多。还有很多父母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尽可能是最好的。所以,很多夫妻觉得我生一个孩子花这么多钱,生两个孩子不是经济压力更大吗?再者,生育影响一部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降低了她们的收入,进而减少了她们所在家庭的收入。
中国青年报:除了抚养成本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陈友华:当下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体的发展和个人的享受,生孩子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有些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再者,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让一些人认为养老可以不需要子女。但社会保障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的接力式养老方式,养老仅仅是由家庭内部的子女赡养老人,转变到整个社会的子女一代赡养父母一代。
任何社会制度的可持续一定建立在人口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人口可持续要求生育率维持在更替生育水平。而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大约在1.4,只有更替生育水平的2/3。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社会需要为家庭生育二孩提供扶持吗?
陈友华:为生育二孩提供社会扶持,这是低生育率国家长期在做的事。扶持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延长孕产妇假期。但实际研究表明,产假延期过长效果并不好,因为女性离开工作岗位越久,重返工作岗位越难。
西方国家妇女生育期间所享有的权益多由政府承担。国家应该创办更多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立孩子养育的社会扶持系统,让妇女生完孩子不久,可以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幼儿园,放心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更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学校教育,要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按照双职工上下班时间对上下学时间进行调整。比如父母8:30上班,学校可以调整为7:30开门,让父母上班前有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父母下午17:00下班,学校可以17:30放学,父母下班之后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不用像现在这样,担心孩子的接送问题。学校老师可以适当施行错班工作制,可以借鉴工厂中的两班倒等做法。
中国青年报:减轻家庭抚养负担,您还有哪些建议?
陈友华:国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孕产期妇女及其家庭更多的扶持,包括物质与精神支持。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对多子女家庭会有更多的扶持。比如给孩子的补贴是采取累进式的,生养的孩子越多,家庭得到的补贴越多,单个孩子获得的补贴也可能越多。但我国要实行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做法,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生育观念的教育和转化很重要。孩子的多与少,不仅终将决定孩子未来经济和精神上负担的轻与重,而且关系到年轻人未来老年生活的好与坏,可动用资源的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