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政府有职责引导老百姓认识最好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6日   09 版)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主体,对基础教育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整个教育的评价。所以,搞教育工作,基础教育要牢牢抓住。这是无法回避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葛道凯自信对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唯独对基础教育缺乏全面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从其履历可以看出,葛道凯履职江苏省教育厅之前,曾在教育部高教司任职12年,任中央电大(现国家开放大学)校长4年,在教育部职成司7年。因此,到任江苏近1年半里,他走访调研了100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上花的时间更多。

    2016年9月,葛道凯到任江苏,面对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反复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找不到本质,天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只是解决了问题的皮毛。”葛道凯说,这需要从调研中找到问题本质,同时也要经受锻炼。

    “这与我之前在教育部任职时不一样,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只是一个领域。”葛道凯说,到了江苏以后,需要从整体上思考谋划江苏的教育事业。

    教育还没有达到老百姓心目中的目标值

    “去基层调研时,如果问校长有什么经验,他会与你说得滔滔不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葛道凯就反过来问:你有什么烦恼吗?校长回答说:“没有!挺好的!”“有什么困难吗?”“没有,挺好的!”“有什么期待吗?”“没有,我们把工作做好了就行啊!”

    “当问一个校长,他回答说没有苦恼时,你会特别高兴。当问两个人,两人都回答说‘挺好啊!’我会很坦然。但如果问5个校长,大家都回答说‘挺好’,我会很紧张,甚至会觉得恐怖。”葛道凯说,这意味着学校和教育都没问题,那是谁的问题呢?

    调研下来,葛道凯发现:教育战线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很努力、很尽心,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老百姓心目中的目标值”。

    葛道凯说:“老百姓心中的目标就是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学校,各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有不一样的说法。”

    江苏的幼儿园和小学,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把孩子的快乐健康放在第一位。

    到了中学,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是能把孩子送到北大清华南大东大等。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葛道凯经常在单位吃早饭,与年轻同事聊天时问他们的孩子放学后上不上培训班?大多数回答都在上。原因是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也得上。且一年要花去五六万元,这大体相当于双职工家庭一个人的全部年薪。

    “其实,在家长心目中最好的教育已经有了,就是孩子将来要上北大清华。然而,北大清华在江苏能招多少人,都能上吗?”葛道凯问家长时,家长的回答是:我不管别人有没有可能,反正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可能。

    “这促使我去思考和回答:什么才是真正最好的教育?”葛道凯说,政府应该把这个理念传递给老百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葛道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有些种子种下去很快就会开花,而且色彩斑斓,就像春天正在盛开的迎春花;有的要到夏天才开,有的要到秋天才开,有的则要到冬天才开;还有的永远不开花,因为它要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的任务难道是要种子都在统一的时间开花吗?都要长成参天大树吗?”葛道凯说,显然不是,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一粒种子健康成长,教育的任务不是让孩子整齐划一,而是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思想和素养的现代化

    那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一年多来,葛道凯一直在找寻教育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也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回答方式,但内涵是一样的。”葛道凯说。

    葛道凯认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在葛道凯看来,这40年来,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

    刚刚改革开放时,国家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2000年前后,我国向世界宣布,我国教育基本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实现,使得我国教育基本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而今天,用十九大报告中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基本矛盾,葛道凯发现,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葛道凯进一步阐述说,矛盾的一头是:教育资源供给的单一、粗放以及教育运行的内向。单一,即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以升学为主要衡量标准;粗放即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额”教学;内向就是教育更多关注自身规律。矛盾的另一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社会对教育参与的不充分。即社会和老百姓对教育的需要越来越精致、个性,也确实非常关心,但是评论多、支持少,是站在裁判的角度对教育评头论足,行动上对教育的参与不充分。

    葛道凯说,多年前,教育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和社会紧密结合。今天的教育不可以只关心校园内的事,甚至只关心课堂上发生的事。“因此,教育如何走向社会,如何与社会相结合”,葛道凯说,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而第二个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现代化?葛道凯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思想和素养的现代化。

    他解释说,一个现代化的人要做到平和而不颓废,进取而富有社会责任感,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做到这些,其个人追求、社会角色一定要与他的理想兴趣爱好相统一。“如果做不到统一,就很难达到具有现代化素养的人。”葛道凯说。

    要发展适合的教育就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要做到个人追求、社会角色与理想兴趣爱好相统一,教育应该怎么办呢?葛道凯说,教育必须要提供选择,没有选择就不可能实现。

    葛道凯认为,适合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学生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教育,或者什么教育适合自己?要找到合适的教育,就必须去选择。葛道凯说,对于成人来说,就是去尝试,选择、实践、再选择、再实践,反复尝试,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过程,中间可能还有反复。

    葛道凯说,对政府而言,要发展适合的教育就要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供老百姓选择。如果学校都一样,千校一面,怎么提供选择呢?对学校来说,就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如果没有特色和水平,就失去了别人选择的理由。对社会来说,就是要参与到合适的教育中去。

    一次,葛道凯与一位银行行长聊天,行长告诉他只招985高校的毕业生。葛道凯则告诉他,也许不一定非要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毕业生不一定适合银行。后来,这位行长确实发现,这几年,985高校毕业生进来后,工作不稳定,流失率特别高。同时,行长又发现,有一所行业对口的学校,毕业生入职后既能干又稳定。

    “这说明,社会对教育的选择和参与有一个过程。”葛道凯说,另一个关键词——“实践”,是教育问题的真正实质所在。葛道凯说,学生选择了一门课程,并不一定意味着选择了这门课程所指向的职业。真正的选择,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葛道凯说,延伸而言,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很多人认为,只有课堂上的才是教育,其实,课堂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课堂内、校园内,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校园外也是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葛道凯说。

    当然,有人认为,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怎么知道选择合适的教育呢?葛道凯认为,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才是孩子真正成长的基石。孩子一旦入了学,教师也要观察、分析、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入学前,这个责任在家长;入学后,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发挥作用。”葛道凯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16日 09 版

政府有职责引导老百姓认识最好的教育
雄安北京学校满月记
教育热点 冷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