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动商”赋予学校体育新内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6日   05 版)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持续下滑让整个社会担忧,但从学生群体和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说,改善学生体质的问题却很难让他们感到紧迫,这是因为即便学生的体质状况水平已经很低,却通常不会在眼前引发明显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如果只是以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来鼓励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往往还是很难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兴趣。

    实际上,“运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意义是全方位的,这种意义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这对帮助我国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或许有更好的推动作用。4月14日,在南京工程学院举行的“2018年高等学校动商与健康中国论坛”上,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中国进入新时代,体育要踏上新征程。但面对应试教育盛行、学生体质下降、国民健康堪忧、创新人才匮乏等不争的事实,把体育运动提升到动商的概念,并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解读运动对人的价值,有助于让学生、家长、学校更加主动地重视体育运动。

    清华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由来已久,“无体育不清华”这句由清华学子提出的口号,也成为清华大学浓厚体育氛围的绝佳写照。

    清华大学体育部书记、副主任马新东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清华大学主要推行的是强制体育,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测试等方式,最大可能地带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但从“强制体育”到学生“主动养成体育习惯”,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马新东展示的清华大学本科生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显示,大一新生的数据最差、大二学生的数据最高,大三其次、大四再次之。这说明,大一新生进入清华大学之后,随着体育活动的频率、强度加大,体质状况明显提升,但大二的体质测试数据达到最高值,大三、大四的数据出现下滑,则说明学生们的主动锻炼意识还有待继续提高。

    马新东还发现,当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激发学生运动主动性主要是内在因素:身体受益、认为运动对自身很重要、有很高的运动兴趣和感受到内心受益;而没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不参加锻炼也往往要寻找外在原因:(订不到)场地、(没)时间、(没)同伴、技能(低)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医学副主任委员王民洁,从运动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给出了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全面成长的医学依据。

    王民洁表示,运动时,人体90%以上的毛细血管都处于流通状态,而安静时,人体只有10%20%的毛细血管处于流通状态。运动可以使得大脑获得更多的养分,提高大脑活动效率。研究表明,大脑的背侧纹状体、海马区都易受到运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常运动的孩子,有更大的背侧纹状体和更大的海马区,对于孩子的智商、情商发展有积极影响。

    运动的过程,从“任务“激活、到集中注意力、努力完成,再到个人情感管理、记忆获取、行为监控和自我情绪调节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孩子。王民洁表示,运动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意志品质、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度。一项针对89岁儿童进行的为期12周、每天进行1小时体育运动的测试表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执行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运动对人在心理层面的上述影响,会直接、间接与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产生关系。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成均的研究发现,动商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较为优异。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红兵正在进行动商实践研究,他认为,动商不仅与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有关,还与运动体验和感知、运动完成等因素相关。动商实际上体现着一个人更宽泛的素质,而不仅仅是运动能力和体质水平。

    体育运动的社会性,也是运动参与者的一个重要感受,会对其人生产生无形影响。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主任李海燕发现,在毕业生中,那些有一定体育特长或爱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说明,相同条件下,体育好的学生代表着一种更宝贵的素质。

    体育好、身体好,还很难全面概括一个人因运动带来的综合素质提升,业内人士希望,动商概念的引入和传播,能够使运动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超越体质健康层面,这或许可以更有效提升体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本报南京4月1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16日 05 版

中国女足有信心重返亚洲之巅
马拉松“春运”日 跑友需求不断“加码”
不同球队演绎不同精彩
“动商”赋予学校体育新内涵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