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一个老派90后

“王司徒”和“意大利炮”靠什么风靡“鬼畜”界

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20日   08 版)

    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这一幕,成为“鬼畜”文化的重要素材。本图系视频截图

    从弹幕视频开始流行的“鬼畜”文化,日益引起外界的关注。有关“鬼畜”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目前最被“圈内人”认可的观点是,“鬼畜”最初出自一个叫《最终鬼畜蓝蓝路》的视频。这个视频最早于2008年在日本视频网站上发布,传入国内后受到大量年轻网民热捧。在这个视频里,“麦当劳叔叔”配合搞怪的音乐做出夸张的动作,这其实是视频制作者用技术手段实现的“恶搞”,而“蓝蓝路”在不少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眼中,正是麦当劳的拟人化形象。很多人只记住了“鬼畜”这个怪异的词,至于其背后的“音MAD”视频概念,反而少被人提及。

    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鬼畜”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却能一眼识别出哪些是“鬼畜”视频,而当试图用理性去分析其中内涵时,反而与“鬼畜”文化的本义相悖了。对绝大多数“鬼畜”视频观众来说,情绪化地感受其中的趣味,能从中获取快感就足够了。

    知名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B站)有专门的“鬼畜”视频区,事实上,“鬼畜”文化也是从B站上流行开来,并成为二次元文化变种的。有趣的是,点击量最高的“鬼畜”视频往往具有素材的趋同性,一些经典的“梗”被网友反复使用——高度的重复、频繁的展示和相对简易的视频特效,竟然会被网友反复点击、观看,这似乎与网络文化的求新、求变的常见特征不符。

    网络文化的确有“喜新厌旧”的特点,但在“鬼畜”视频里,有些经典形象简直成了网友百用不烦的素材,“诸葛亮怒斥王司徒”的段子就是其中的典型。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对此不会陌生,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演员和导演都不会想到,原本严肃的剧情在20多年后竟成为网友恶搞的“鬼畜”素材。

    《三国演义》里这段6分钟左右的剧情,讲的是诸葛亮在两军交战前痛斥魏国司徒王朗,最后竟将其骂死在阵前,以体现诸葛亮的强悍辩才和超凡智慧。演员唐国强对诸葛亮形象的演绎堪称经典,这段对手戏更令人击节赞叹,成为剧里的经典篇章。吊诡的是,它也符合“鬼畜”流行素材的一些基本特点:表演精彩,细节精致而充满内涵,角色“CP感”强烈(一些网友将CP看成“相爱相杀”的暧昧关系,这也使“鬼畜”文化有时和“腐文化”交织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鬼畜”技术消解了原作的严肃性。换言之,原作表达的情感越严肃,越有可能被“鬼畜”群体关注到,但同时,它还需要有“趣味”。这里的“趣味”并非指普通意义上的有趣、好玩,而是对经典形象解构后带来的快感,而这正符合网络二次元文化的氛围。

    “王司徒”原本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但在网络文化圈子里是能与诸葛亮比肩的“红人”,跟“鬼畜”视频对这个角色的大肆表现密不可分。而在这场精彩的舌战里,诸葛亮怒斥王司徒时所说的“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成了经典的网络流行语。过去,网友表示不满乃至愤懑时,一般会用“呵呵”“无语”“囧”等词,缺少一个更有表现力的词语,这句话显然更能满足网友的吐槽心理——事实上,吐槽文化也是网络亚文化里重要的一个分支,年轻人在网上的吐槽,未必是真的要抱怨、批评什么,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整体氛围”的无意识回应。因为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消解权威、瓦解意义的特征,吐槽的氛围由此产生,也并不奇怪。只是,当吐槽文化和经典影视剧素材碰撞时,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夸张的变形,“鬼畜”视频就是其中一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源自经典影视剧里的台词。除了诸葛亮怒斥王司徒的段子,还有“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出自《西游记》)、“我还没出力,你就倒下了”(出自《西游记后传》)、“不抛弃,不放弃”(出自《士兵突击》)、“意不意外?高不高兴?开不开心?”(出自《家有喜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出自《乡村爱情》),等等,这些颇有“内涵”的网络语言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故事背景,但网友对它的“运用”早已超过了原作故事本身,“内涵”的延展性和无限阐释的可能性,也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特征。

    耐人寻味的是,“鬼畜”视频的素材也大多来自这些经典的荧屏形象(包括电视剧、电影、广告乃至游戏),这被一些观察者理解为青年网民“集体怀旧”的表征。比如,在大量观众心中享有良好口碑的《亮剑》,因其故事的传奇性和演员表演的精彩,已成为国产电视剧的经典之作,而《亮剑》的主角李云龙,竟然也在“鬼畜”界成了“名人”。李云龙的形象本身就颇有争议性,其丰富的表现力给予网络亚文化“借题发挥”的更多可能性,在李云龙率部队攻打平安县城的剧情里,原本并不引人注意的一个细节——“意大利炮”,也成为“鬼畜”视频里最经典的素材之一。

    李云龙的一句台词是:“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这段颇为粗鄙化的表达,放在日常生活里算不上什么文明语言,但置于当时惨烈的战争中,以及从角色的个性看,这种表达未必是不合理的。只是,网友并不关心这些,能从“意大利炮”这个“梗”里找到快感就行。“意大利炮”对当时装备不佳的李云龙部队来说,算得上是“高端武器”了,他们的常用武器很简陋,甚至关键时刻还要“拼刺刀”,用冷兵器来斩杀敌人——这种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美学”:观看视频者一边“注视”着李云龙语言的粗鄙和装备的简陋,一边又被其超人的谋略和必胜的决心所震撼——事实上,在“意大利炮”出现后,李云龙用它轰开了敌军的大门,而这一切是以牺牲刚跟她成婚的娇妻为代价的,这也是《亮剑》剧集里感人的小高潮之一。

    由此可见,“意大利炮”和“王司徒”这样的“鬼畜”素材,起码离不开原作的经典性和网络亚文化的氛围,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满足了“鬼畜”文化的受众心理。

    虽然“鬼畜”视频很火,但有关“鬼畜”的争议一直存在。如果将“鬼畜”看成无聊的东西,显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它能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也会引起一些青年网民的不满,在他们看来,“鬼畜”本身就是抵抗无聊至少是打发时间的优选。

    比如,在繁忙的一天过后,晚上看看“鬼畜”视频解解闷,恐怕是那些并非“鬼畜”粉丝的受众也会作出的无意识选择。弹幕视频网站会自动推荐一些好玩的“鬼畜”视频,受众即使一开始不接受,也能逐渐了解,从而成为“鬼畜”的关注者乃至爱好者。

    只是,要进一步思考“鬼畜”,还不能止步于情绪表达的范畴。把“鬼畜”放在网络亚文化的视角上看,或许能发现其中更有趣的奥妙。正如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大卫·钱尼指出:“亚文化概念是一种认真理解那些不善辞令的、非知识分子式的年轻人的方法,这些年轻人热衷于文化改写,往往会戏仿和创造一些在他们所属的社会环境的公共文化当中显得有些奇异的主题和意象”,外界对这种“奇异性”应当有足够的了解和宽容。

    当85后、90后们在“鬼畜”视频里获得趣味的时候,他们并非有明确的“意义感”,并不是要从中获得什么精神动力或者道德教育,仅仅是从中得到消遣,而且,这种消遣方式以“经典拼贴和修改”的新模样呈现出来,让他们并不陌生,反而有种消解经典的快感。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鬼畜”视频存在低俗的问题,低俗和幽默的边界被模糊了,毕竟,有些意象可以“鬼畜化”,而有些意象则是不容调侃的。也正因此,一直有网友批评“鬼畜”视频上的弹幕存在低龄化的问题,似乎在更低龄的网友中,“鬼畜”有更大的吸引力。只是,这种经验式的判断并不能成为我们的结论,要更深入地了解“鬼畜”文化,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和思考。

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20日 08 版)

年纪轻轻为何久经“考”验
“王司徒”和“意大利炮”靠什么风靡“鬼畜”界
很不幸,短视频偷走了很多人的爱好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