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200余件创意作品勾勒未来交通图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24日   11 版)

    如果轮船有两个船艏,在狭窄航道中航行就可以不用调头,便于回航;如果汽车车灯运用热成像原理自动切换远近灯光,就能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性;如果共享汽车运用无人驾驶技术,用户约车后车子就能自行从停车点到达用户身边……

    未来的交通是什么样的?4月2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交通·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对此作了勾勒。

    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自2017年7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73个高校报送的228件参赛作品,经过四个分赛区的初赛选拔以及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复赛评审,共确定了62个高校的112件作品参加决赛阶段比赛。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参赛选手李杰带来了名为“Centaur—共享出行城市概念电动车”的参赛作品。按照他的设想,通过全周期运营保障机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行使距离,自动为用户匹配最优电量的汽车。如果用户突然改变行程,而电量又不够了,系统还可以为用户设计解决方案。

    李杰说,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可能会更适合共享运营的模式,在共享无人驾驶的场景下,我们可以进行很多关于未来交通的设计,为技术找到适合的场景,将人与交通需求结合起来,从而进行优化。

    李杰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智能新兴产业,先后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的指导政策,相关领域的高校与企业先后投入巨大精力从事研发工作。行业的繁荣发展为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许多作品聚焦于共享经济时代有待解决的交通管理问题。比如,针对城市共享单车的停车乱象,多位参赛大学生设计了共享单车停车管理系统,试图在共享单车时代为城市单车管理提出解决方案。

    有的参赛团队考虑到人类现时及将来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在相关设计中体现了绿色、新能源的思路。湖南工业大学参赛团队设计了一款风光互补低碳概念车,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相结合,使得车子不受天气限制,提高续航力。该车利用仿生造型,对大白鲨形态进行结构重组,结合车体形状控制气流走向,提高了空气动力性能。

    在一部分作品解决现实交通问题的同时,另一部分作品则瞄准未来,作了大胆的创想。聊城大学参赛团队提交了名为“蓝海生命线”的作品,针对岛礁提出了一种新概念的交通方式,即在海中悬浮放置大直径管道设施,通过深度调解控制沉浮来创造吊轨列车在海中的运行环境。

    特等奖作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海底运载车“拓荒者号”,为人们设计了一种未来的海底交通工具。“拓荒者号”既可以在极稀软的海泥上行进,也可以在复杂的海地环境中自主导航,还能在脆弱的海地生态环境中开采稀缺金属。

    在对未来的这项设想中,团队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据介绍,这个大学生团队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取得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开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交通的跳跃式发展,让我们更敢于勾画未来社会的蓝图,它对未来的引领,既是先导性的,也是基础性的。”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24日 11 版

共享厨房到底共享啥
上师大“云餐厅”让学生“想在哪里吃饭就在哪里吃饭”
200余件创意作品勾勒未来交通图景
从大到强 核心是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