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会儿下乡,咱们稍后再聊。”4月17日,在湖南省资兴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的陈雄鹰突然接到下乡考察的任务,去八面山瑶族乡考察旅游规划。下乡,他再熟悉不过。42岁的陈雄鹰,做过近20年的乡镇干部,他的大多数人生就是在那些基层的乡村里度过的。
1997年,21岁的陈雄鹰从湖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财政所工作。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1984年撤县设市,坪石乡大约1万多人,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那时的年轻干部大都来自资兴市各乡镇的农村,有的是学校毕业分配下来的,有的是市里科、局的年轻干部提拔到乡里,有的是从招聘干部转正过来的。他们从事财税、综治、计生等工作。在这里,陈雄鹰开始了他乡镇干部的生涯。
爱好摄影的他同时拿起了相机,在走村访镇之时记录下工作内容,也记录下了身边发生的故事。作为政府体制中最基层群体的一员,陈雄鹰的相机一举就是20年,中国乡村面貌20多年的变化因此也被他收入其中。
那时,在大家眼里,财政所是乡镇机关里最好的单位。当时的年轻干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工作做好,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他们平均每周会有两天以上的时间在乡村。村里还未通公路,两三个年轻干部穿着衬衫、皮鞋,挽着裤脚,背着洗漱用品下乡到山区村落,连转车带走路需要几天。刚上班那几年,农村里人还很多,村民性格淳朴,乡村里生机勃勃。那时候的他们一行人去收税,挨农民骂,但也与农民吃饭喝酒,打成一片。不忙时,他们和村里的年轻人聚集在晒谷场上,躺着谈天说地。陈雄鹰他们那一届去财政所的16名年轻人都来自农村,他们了解农村,对农民有感情。
20世纪90年代,资兴市刚撤县设市没几年,乡村的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少,新区也未建成,农民还聚集在老村落里。香花乡程江口码头还很热闹,木材、特产都要在这里装船,载着男女老少前往对岸,一片和谐的风光。那时候正赶上“打工潮”开始,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四五十岁的父辈在家干农活儿。
在坪石乡工作3年后,陈雄鹰被调到东江镇工作了12年,之后又在程水镇工作了3年,直到后来调入资兴市。在乡镇的十几年里,他见证了坪石乡与其他乡合并、木根桥乡正式更名成为东江镇、程水镇被并入唐洞街道办事处。20多年来,经过多次撤乡并镇后,资兴市近30个乡镇减少至13个,包括两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近几年,农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每一次下乡,陈雄鹰都感觉到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农民留守土地,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赚钱回来后,也不再务农,而在乡镇周围建新房。新房外墙贴着崭新的白瓷砖,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陈雄鹰还会不时留恋以前院落开放、夜不闭户的农村生活。家里养猪的也越来越少,虽然每头猪12元的屠宰税从2002年起就取消了。
2013年以来,资兴市推进了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鼓励“市民下乡”落户和“外来人口”落户。据2016年资兴市人民政府的文件,资兴市实现3万常住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8%。
如今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公务员制度,让更多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公务员。但陈雄鹰发现,和20年前他们的时代不同,现在省市区各级单位的公开招考越来越多,条件也逐步放开,一些年轻人一进乡镇,就开始看书,准备下一步的考试,乡镇只是他们一时的落脚之地。提拔高升不再是唯一的出路。陈雄鹰说,今天的乡镇干部,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家在城镇,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淡薄。再加上基层干部待遇低、地位差,如今能在一地做3年以上的年轻干部已不多见了。
陈雄鹰20年前的同事,如今有的当了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有的进了机关,当了科局长。过去的程江口码头已日渐凋零,农村正拆旧建新,电力线路、村级公路都向山村延伸,以往交通不便的“穷山恶水”经过开发也已经成了旅游景点。
(王婷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