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牧区,偶尔会发生几十上百只羊集体坠入山谷的惨剧。理由颇为无厘头:领头羊懵懵懂懂坠入险地,群羊就跟着往下跳。
这事儿要是换个说法,套在人类身上,就没那么好笑:人,也会绝对跟随权威的指令吗?
世界最大的在线收费视频网站网飞(Netflix)新片《达伦·布朗:就范》试着揭露该问题。在英国著名魔术师兼心理学家达伦·布朗这儿,利用环境和权威的力量,70分钟内,就能将工作体面、性格温和的年轻白领“改造”成“杀人凶手”。
试想,在几可乱真的豪门慈善晚宴上,你作为合作商嘉宾受邀出席,却未被提示身着正装。现场的珠光宝气已令你自惭形秽,紧接着,气势凌人的项目主管登场,告诉你这里的嘉宾都身价千万,可以为你的公司带来项目。本场晚宴的大金主——一个怪脾气的老头儿,他兜里的钱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孩子,也能给你带来业绩。
正常人会作何反应?至少布朗的受试者已经忘记自己是嘉宾,开始自觉地为“贵客”提包倒酒。具有绝对权威的主管以各种大义为由,要求受试者违背原则:声称素食点心出了问题,让受试者为荤菜插上素食标签,理由严肃而坚决:“为了这场慈善晚宴,为了孩子。”大金主突然心脏病发去世,主管要求暂时隐瞒,理由依旧是为了慈善项目顺利进行。
恶有时裹挟在善意里,很难甄别。权威者套上伪装,再炮制热闹的环境,就像二战时要带给德国荣耀的希特勒。一个悲观的历史学观点是,我们始终被权威人物牵着走。当他们矜持良善,我们就迎来好日子。
看看达伦·布朗大戏里的年轻人如何一步步跑偏:在前期为“大义”违背诸多小原则后,受试者对主管和组织方反而更加屈从。主管开始要求年轻人殴打金主的尸体,制造楼梯间坠亡的假象,无人质疑这已是犯罪。后来,“昏厥”的金主“苏醒”,主管把终极的恶果摆上台面——杀人灭口。在一群项目员工的鼓动下,4个年轻人中的3个,都把老爷子推下了高楼。
因为权威、环境改变自己的本心,最终差之千里,我们身边案例很多。比如有人忘记自己本应成为学者,而不是导师的奴隶,有人跟着班里恶霸欺凌弱者。花季少年在网瘾戒断学校臣服、忘我。你我在公司、单位里不敢直抒己见。
很多人觉得“杀人”过于可怕和遥远,影片“纪录片真人秀”的分类也令一些观众坚信剧情绝非真实。看看那些在中东的极端组织,再看看祖国的传销团伙——他们不乏白领和大学生。
上一部探讨这类话题又广为人知的作品,应该是德国电影《浪潮》。片里所说“五日再造微型纳粹社会”不是噱头,而是有学界公认的事件原型:为了让学生理解法西斯主义泛滥的过程,1967年,美国一所高中的历史教师琼斯开始向班级灌输高强度的纪律性,以各种绝对崇拜的举止展开学校生活。第二天,捣乱的学生开始严格遵守纪律。第三天,积极分子开始举报非议这场试验的朋友。第五天,原本只有30人的班级膨胀到了200人,所有人行着类似纳粹的军礼,相信他们的老师琼斯真的是领袖。
1961年,耶鲁大学米尔格伦教授研究纳粹心理的“电击试验”也给大众泼了一盆冷水:一位普通的市民,只因科学家下达了命令,就愿意在他人身上加诸痛苦。
这场试验的伪装是“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志愿者用电击,刺激墙壁另外一面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受测者。结果令人恐惧:大多数普通市民都在听到对面的惨叫、嘶吼后,遵从科学家的指令继续电击。其中65%的参与者,最终将电压提升至能致人死亡的450伏特。
数年之后,米尔格伦为他《服从的危险》一书作序:“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在实验室里所制造的使人服从权力的环境,与我们所痛责的纳粹时代之间有怎么样的关联。”
就像跟着头羊坠亡的羊群,人类也习惯听从,容易被影响。但无论是真实或是策划,在达伦·布朗的影片中,4位受试者里面有一位名叫克里斯的小伙子,拒绝将无辜的老人推下楼顶。
在事先的性格测试中,达伦·布朗已然认定,克里斯的性格懦弱,屈从性极强。他原本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样本”,不应该说“不”,不应该在最后一刻退出。这个小伙子无比痛苦却作出抉择的一刹那,是人类在和还未远去的幽灵对抗,是意外出现的、充满希望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