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学校不是卖场 少打学生主意

王石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25日   02 版)

    学生本应专注学习,为何让他们牺牲学习时间充当企业的“目标客户”?

--------------------------------------

    近日,有多名学生爆料称“霍山中学学生不购买在线教育课程会员被班主任约谈”。4月23日,安徽六安霍山县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称,现要求学校停止在校园内宣传该软件,若有学生后悔购买,学校需协助售卖公司做好退款工作。至于是否有教师强迫学生购买或约谈行为, 该工作人员称“有一部分教师进行过积极宣传”。(新京报新媒体4月23日)

    对于不谙世事的学生来说,来自教师的约束还是有几分震慑力的。特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少部分不购买的同学不热爱学习”,更有一定的道德“杀伤力”。尽管此事已被叫停和纠正,但不能不让人思索,类似事件何以层出不穷?

    平心而论,教师“推销”线上学习软件,或有良苦用心——就笔者目之所及,多数教师都希望学生成绩好、考试多考几分。并且,教师在此事中,未必像一些网友所推断的“拿人好处替人推销”。但是,办错事的往往是“好心”,初衷再良好,只要一强制就容易变味,光讲效率不讲策略难免出事。

    据相关人员表示,此前,软件销售方曾在学校中举办过座谈会,征求各班班长意见,但并非强制,学生自愿购买。“缴费时均由班长与销售公司对接,不存在教师收回扣问题”。

    不管收没收回扣,我们都需要追问:是谁让软件销售方进校园的?在商言商,销售方进校园不是做慈善的,也不会赔本赚吆喝,卖软件是他们最直接的利益企图。问题是,学校不是卖场,为何让他们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学生本应专注学习,为何让他们牺牲学习时间充当企业的“目标客户”?

    一些学校似乎正在沦为卖场。有推销书本的,有推销“思想”的,也有推销商品的。所谓推销书本,就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三流乃至末流作家,花钱出了书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关系进入学校卖书;所谓推销“思想”,即一些以赚钱为目的的煽情演说家,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到学校举办讲座,今天输送孝道,明天鼓吹逆来顺受,不把学生煽得抱头痛哭誓不罢休。有的传统文化确实值得赓续,但那些道德绑架家传递的是变异的价值观,不可不警惕。至于推销商品的,报道提及的卖软件即是一例。

    稍加梳理可发现此类行为有三大特点,一是推销商打出的旗号都很正派,起码看起来很主流,很高大上;二是推销商善于蛊惑人,特别对那些辨识能力不高且急于渴望学生考高分的校领导很有效果;三是往往赚个盆满钵溢,烂摊子却让学校收拾,潜在恶果让学生承担。

    由此,想起了作家郑渊洁的提醒。郑渊洁曾发微博说:“开学头三个月,是作家打着讲课幌子进小学卖书的高峰期。”郑渊洁认为,不规范的校园签售,第一,不能保证图书的质量,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第二,一些商家把在学校的签售数量也统计进图书销售排行榜,影响了图书市场的秩序。所谓的校园签售,有多少行得正、坐得端、对得起良心?图书签售不该进校园,其他商业推销更应该被挡在校门外。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学校不得推销商品,校外之人更不得推销。赚学生的钱,大发黑心财,这样的商家是无良的,为无良商人大开方便之门,这样的管理者也是失职的。学校就是学校,为学生负责就不能把学校变为商场。

王石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25日 02 版)

有态度的消费不是你们眼里的“消费降级”
企业家需要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经受摔打
竞价医疗广告“借尸还魂” 企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学校不是卖场 少打学生主意
“六个钱包买房”的说法为何戳中了年轻人的心
母担忧的正确方式也许是“毋担忧”
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