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收到17万份问卷,1.5万条实名书面建议,青年的参与热情出人意料!”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林楠不淡定了,即使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么短时间内收集到这么大的样本量在学术界也是极为少见的。
今年4月17日起,团广东省委通过“广东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广东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平台发布《广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网上调查问卷,并就规划基本框架公开征求建议。短短一周时间得到青年如此大量的关注,让做过多次政策调研的林楠都感到惊讶:“这种专业性极强、一般普通青年看都不看的规划性文件,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青年积极参与,并提出上万条极具参考意见的建议?”
记者翻阅发展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发现,这份近3万字的规划内容涉及青年的方方面面,既有党中央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关怀,又有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广东青年特点出发的“本土化”再设计;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跟青年息息相关的切身命题。“重视和推动解决青年住房困难、保障青年的劳动权和休息休假、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强对残疾青年的扶持保障、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规划中的每一段几乎都直击青年密切关注的痛点和热点。
大学生陈晓绚觉得,整份规划都非常接地气,每一条都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这份规划短时间内能得到这么多关注,除了规划内容本身接地气、关注青年外,跟广东共青团这几年深耕互联网建设密不可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共青团在组织、服务、数据、传播等方面狠下功夫,深入推进“共青团+互联网”工作,着力解决共青团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和实质凝聚问题,在网上找到青年,在网上联系青年,新媒体领域的社会实质影响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第三方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广东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指数在全网2500万个公众号的排名中稳居前20位,在全国30万个政务公众号中稳居前3位,在广东全领域微信公众号中居首位。
记者打开“广东共青团”微信号,随手点开一篇新春拜年的文章《瑟瑟发抖来拜年…你们要的爆照来了!求轻喷……》,用广东共青团各个部门春节假期仍坚守岗位的图片给广大青年朋友们拜年,这样一篇看似普通的“拜年”稿,竟然也轻轻松松收获了阅读量十万+,点赞量近万。广东共青团用“接地气”的方式颠覆了以往青年对体制内机构形象的认知,吸引了大量高黏性的青年“铁粉”,这种黏性让青年惯性持续关注着广东共青团的动向,这次通过公众号发布的网上调查意见迅速引起大规模反响就是这种黏性的一次体现和延展。
直接联系到青年只是途径,而广东共青团真正想实现的就是直接服务青年,让青年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教育、就业、婚恋都是青少年人生中大事。这几年,团广东省委直面青少年的大事,面对青年难题,不缺席不迟到,直接切入青年“刚需”,为青年排忧解难。
被列入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的“圆梦计划”,资助了7万名农民工上大学;“展翅计划”,为超过50万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粤团聚”,开展800多场交友活动,为10万青年牵线搭桥。开通了全国首个全省统一的青少年服务“12355”热线,半年接听青少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特困救助来电10.3万通;“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发布近5万个活动,138万人参与其中;在全国首创发行“注册志愿者证”110万张,集金融功能和公益激励于一体,建立青年“成长档案”、探索青年“信用分”,使公益经历在商业、升学、就业、就医等各领域真正应用起来,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联系到每一位青年,用真正能为青年排忧解难的项目服务到每一位青年,这是广东共青团不忘的初心,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正如团广东省委书记池志雄所说:“这几年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三性’‘去四化’的群团改革要求,在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上认真思考。当前,广东省委也提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在各项工作中以青年为中心,时刻关注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生命线,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同时通过互联网建设,让青年便捷参与团的项目、数据化评判各级团组织服务成效,倒逼全省共青团眼光向下,形成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格局,让广大青年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真心诚意跟党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洁 见习记者 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