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均斌 记者 王鑫昕)5月11日,成都市列五中学高中部的师生们早早地站在了操场上,4名学生旗手手持国旗的四角站得笔直。操场中间的主席台上,红色幕布遮盖着一座新落成的塑像。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大家神情肃穆,默默等待着为台上的塑像揭幕的那一刻。
塑像雕刻的是列五中学的校友李月。李月1980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招飞入伍,成为空军第41期飞行学员,后毕业于陆军航空兵学院。2008年5月31日,李月作为“邱光华机组”成员,在执行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任务时,因飞机失事牺牲,年仅28岁。
10年来,空军第41期的许多飞行学员一直惦记着这位牺牲的战友。临近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部分学员发起了一场募捐行动,要为战友李月在母校立一座塑像。短短几天,121位战友和教官总共募集了13万余元。战友们表示,这是一场“纯民间”的行动,借此缅怀牺牲战友。战友们还约定,今后每年固定几次由战友代表去看望牺牲战友的家人,让战友情长存。
“高高的个子,梳着学生头,穿着初中学校的校服,偏瘦,人很精神;顺着眼,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与人交往态度温和,很注意别人的情绪,显示出良好的家教。”当年李月所在列五中学高99届3班的班主任王颖平说,李月上学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几件事到现在自己都记忆犹新。
王颖平记得,那会儿新生入学都要拉到部队进行半个月的军训,当时全是由部队用敞篷军车拉人,因为担心路上颠簸不安全,李月就主动申请到车尾,挡住挡板和前面的同学,“我当时就很担心李月个高,不是更容易栽下来吗?结果他说自己可以蹲下来挡住挡板,力气也大,可以挡住同学。就这样,他蹲了一路”。
上学时,李月是班上的生活委员。王颖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当时竞选班长、团支书的学生很多,但少有人愿意竞选生活委员,李月就主动担当。“每次下晚自习后,他都是检查完清洁,关好门窗电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王颖平说,每次想到李月,浮现在脑海里的都是他弯着腰默默扫地的身影,“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