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 走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15日   07 版)

    2018年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学校是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1878-1865)于1918年在上海创立的中国近代职业学校,当时叫做“中华职业学校”。以“中华”两字命名,教育救国,志存高远;以“职业”两字定格,使命和责任无尚光荣。学校成立之初,开设了铁工、木工、纽扣等专业,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为抵制西方舶来品,发展民族工商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抗战时期,学校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一批爱国志士,在救亡图存中实现价值,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以后,为了复苏实体经济,振兴民族工业,学校由轻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成为国内一流的“重点中专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轻工技术人才。升格为高职以来,学校抓住机遇,实现转型,投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办出了特色和品牌,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现在,学校正在积极创建“江苏卓越高职院”和“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正在实现百年跨越,开启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

----------------------------------------------------

    回眸百年历史,黄炎培为学校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办学思想,至今仍然是点亮思想的一盏明灯。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不囿于培养单一技能,还要有“健全优良”完善的人格。“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该理念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闭门造车搞不好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知能集成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之路。

    传承黄炎培思想,培育职教特色校园文化

    为了弘扬黄炎培职教理念,将之融入全体师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之中,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由校领导讲授黄炎培职教思想。2004年学校成立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中心和黄炎培职教思想展览馆,2005年起开设《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重点讲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先后组织编印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文论精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学习资料》,编撰出版了《黄炎培职业教育名言解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评介》、《溯源与创新》等研究资料,开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黄炎培纪念馆专题网站,建成黄炎培数据库。南工院学报开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栏目,普及黄炎培职教思想教育。

    通过文化熏陶,“敬业乐群”的校训,“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等理念,植根进优秀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深入到莘莘学子的内心。各项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制度文化建设常抓不懈,铸就了“铁的纪律、金的人格”。“谋个性之发展”的理念,与不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实现了由单一技能培养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可迁移能力的跃升。

    弘扬大职业教育主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秉承“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的理念,敞开校门办教育,创建了一家高职院省级大学科技园,并且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进行国家首批基于“技术联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瞄准企业一线急需人才培养断层的“知能集成”型高职本科试点;基于专业过程培养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机制创新,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秉承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惟着重在‘知’,又着重在‘能’”的职教理念,用5年的时间,精心打造出“知能集成”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打开了专业发展上行空间。该模式整合高职和本科各自的办学优势,一路闯过师资融合关、产教融合关和“双创”融合关。在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模式和路径等方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悟出“知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道。通过构建“知能集成空间”,填补高职创办本科的研究空白,为满足企业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改革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提供了典型范例,为打造高职本科的专业课程,构建了“知能集成空间”。

    围绕创新发展需求,打造教练型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为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引导、分阶段、呈梯度培养专任教师为重点,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实施“师德工程、高智工程、双高工程、质量工程、幸福工程、国际化人才工程”六大人才工程,打造以“明师德、乐教学、懂行业、能科研、精技能、通市场”为内涵标准的教练型师资队伍。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各类人才汇聚而至,人才引进质量明显提升。既吸引了国家名师、省名师、专业带头人、博士等学术型人才,又吸引了“大国工匠”“技术能手”、企业高管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建设了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辅导员年度人物、政府留学奖学金、“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培养对象、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等各类优秀人才近百人,形成了聚天下英才共建与发展的生动局面,在百年跨越的新征程中谱写了“人才兴校”的恢弘篇章。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增进“世界生产能力”

    学校秉承黄炎培“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的理念,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型高职名校”作为发展目标,引领国际化发展。通过合作办学、境外办学交流互访,开拓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对外竞争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以及“腾笼换鸟”和“转型提升”策略,国际化办学层次不断加深、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定在600多人,来自意大利、韩国、缅甸、加纳等24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引进22种国际行业证书和国际企业职业证书,证书对接专业比例达到36%。外籍专任教师比例2.3%。

    借助“走出去”战略,学校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储备,伴随中资企业输出、资金技术输出,为中资企业培养当地人才。作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院校,与世界500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合作举办中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校传统优势的机电类专业软硬件资源,主体承担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工作,为率先“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按照既定目标,目前已选派4批次共10余人次赴赞比亚实地调研和开展专业教学及英语能力培训,参与了多个工种和班级、共计300余人的员工技能培训班,为试点项目储备人才。

    坚持“服务社会”,提高科技回馈社会能力

    学校在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指引下,长期致力于服务社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学校推出《一流社会服务能力行动计划》,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横向经费到帐和专利转化率。通过各类社会培训,提高服务区域的水平。学校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支撑,整合要素资源,聚焦关键重点,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支撑平台”、“项目驱动平台”、“创新及实践教学平台”三个平台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专业领先、科研发展、体制创新” 的作用。

    学校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探索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知行合一,打造出“技术联盟”式、“双创孵化器”式、“国际伴随”式、“协同服务”式四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和科创载体。学校着力推进与领军型企业的深度产教融合,与华为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模式,整体提升云计算专业的实力,共同探索机制上的突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15日 07 版

67.4%受访者将公积金用于贷款买房
你办理机票退改签遇到过麻烦吗
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 走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