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天津推出力度空前人才新政

为四大类人才逐一提出奖励资助标准 40岁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17日   03 版)

    40岁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户、首套自住房不限购……5月16日上午,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发布了放宽人才落户的一揽子政策,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里迫切期待汇聚天下英才,不仅要引才、育才,更要留才、用才。

    从西安到武汉再到海南,各地“抢人”大战的战火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表示,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的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各地人才新政是对过去“重物轻人”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一个调整。如何让人才留在当地,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今天颁布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立足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针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层次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发展环境等八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

    零门槛落户在天津成为现实。新政大幅放宽落户条件,力度之大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并不多见: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不超过45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具有执业资格的精算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等9类资格型人才人员;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和来津创办企业满1年且累计缴税10万元以上的创业青年均可落户。

    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说,新政注重“量体裁衣”,将创新、产业、技能和急需紧缺等四大类人才细分为14种情况,逐一提出奖励资助标准,简单明了、务实管用。比如,对诺贝尔奖得主、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领军人才,视情况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或成果转化)资助和最高200万元奖励资助;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全国技术能手等高技术人才,视情况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资助;对医师、教师、律师等急需紧缺人才也作出了奖励资助安排。

    天津对什么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由市场和企业说了算。鼓励行业领军企业自主评聘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生产一线业绩突出的技能型人才破格评职称;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领军企业的急需人才,由企业家自主确定落户条件;对急需型人才,企业提名单、企业家推荐,可直接办落户。

    此外,天津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人才可自主选择落户地,在线申报、三日审结、全市通办。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本市购买首套自住用房不限购,外籍人才存取公积金享受市民待遇。引进顶尖和领军人才,父母医疗待遇优先、配偶对口安排工作、子女就近入园入学。

    新政针对以往各类人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在加大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同时,格外注重提供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创新等全链条服务的“软环境”支撑。

    “量体裁衣”的思路也体现在对以往人才政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的改革创新中。针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存在系统性不强、引进和培育不均衡、外来和本地不兼顾等问题,新政强调,不仅注重有头衔、有“帽子”的人才引进,也强化人才的本土培养,对全职引进或本地“万人计划”等重点人才专项的人才,均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

    长期以来,天津缺乏有影响力的产业领军人物,新政推出多项举措支持领军人才创业、扶持高端人才创业、培育新型企业家。急需大批技能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新政明确将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平台建设等一整套培养体系。为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新政支持人才离岗创业,明确提高对科技人员奖励比例等问题。

    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此次人才新政让企业家备受鼓舞,“坚定了企业来津发展的信心”。他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小小的户口本留住的是人心,人才安心工作,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91科技集团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1岁,“今天已经有不少外地员工议论纷纷,特别是新政提到企业认可信任的人才,政府照单全收,可即时落户,让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更让企业家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今已经形成共识。人才改革到现在,已经进入‘真刀真枪’的比拼。”一直研究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李侠说,如今各地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地“抢人”,更多的是精准清晰地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人,才能明白如何留住人。他认为,天津此轮人才新政传递出一种非常积极地态度——尊重市场,“市场是最聪明的,通过让市场和企业家来定义人才,实际上是降低了制度成本,更利于吸引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本报天津5月1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17日 03 版

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夫妻共树清廉家风
不为时代之落伍者——王一飞
苗族“花鼓舞”进校园
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在京举办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千余人
17名宁夏先心病患儿在武汉免费手术
北京发布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
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同煤团委领三万青年走出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