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十一年培养近三十七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河南“青马工程”点亮信仰之灯

张玉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18日   06 版)

    “正是未来学院的经历,让我毅然选择了毕业后去西部支教,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已经读博士的张云婷提及本科作为“青马”学员的经历时依然激情满怀。

    张云婷所说的“未来学院”并不是实体学院,而是河南师范大学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创新载体,是一个把有志向、有潜质的优秀青年学子组织在一起共同成长成才的平台。

    “未来学院”只是河南共青团实施“青马工程”的一个缩影。2007年,河南省响应团中央号召,同步启动“青马工程”。11年来,河南省“青马工程” 形成了省、校、院(系)三级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能力提升等环节,累计培养省级学员3600余人,校级学员6.5万余人,院系级学员30余万人,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果。

    思想锻造:为青年成长建加油站

    “今年军队的主题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在翔梧班我曾阅读大量红色书籍,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我们更多的是要树立远大理想,锻炼自己的品德,不断开拓视野。”王方说。

    王方是一名现役军官,此前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是“翔梧班”第五期学员。洛阳师范学院“翔梧班”于2007年成立,以革命先烈、洛阳师范学院英雄校友李翔梧的名字命名,也是该校“青马工程”的示范基地。

    “翔梧班”以“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翔梧精神,争做国家栋梁”为班训,每年从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干部中选拔30名优秀学员,采取“学习-反思-实践”的培养模式,构建实施理论学习、思考研究、实践应用“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为期1年的精英式培养,着力塑造一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洛阳师范学院通过课堂学习、经典阅读、主题报告、读书交流等方式,让学员形成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在“翔梧班”时,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王方于2011年9月荣获济南军区《富国与强军》演讲比赛一等奖。一年后,王方如愿以偿,光荣入伍。2015年她已顺利通过提干考试,完成由一名士兵向军官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朝气蓬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岳杰勇介绍说,该校“未来学院”因时而进,强化青年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不断在学“马”信“马”上做文章,努力把“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有意思”,做到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信仰化为行动力。

    如今,河南师范大学在“大思政”“大青马”理念指引下,创建了“领导讲热点、学者讲理论、校友讲信念、榜样讲经验”的“四类四讲”授课模式,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力求“真小实”,切忌“假大空”,注重用青年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影响身边的人,积极发挥青年身边榜样的模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拉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广大青年学生的距离,达到“培养一批精英,带动一届学生”的效果。

    社会实践:在奋斗中锤炼本领

    “源远流长的汉藏情谊,纯净连绵的雪山,神圣壮观的布达拉宫让我感到无比自豪。”马超说,他要在祖国西部的这片热土,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释放无悔的笑容,做永远不走的援藏人。

    马超现在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2011年就读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该校第四期“青马班”学员。毕业后,马超虽考取专升本,却依然选择保留学籍赴藏,服务期满后专升本完成学业,本科毕业后再次报名西部计划,目前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工作。

    马超说,在“青马班”,他通过理论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形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锻炼。在“百人打卡学习”中,每位学员都要领读领学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主动学习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党性品格。

    在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中,马超跟随老师到基层和乡下,给邻里乡亲送去政策宣讲、卫生保健、农业推广、支教帮扶等多种多样的爱心大餐,增加了他对国情和民情的了解,提高了服务社会和回报社会的感情。

    如今,马超重返西藏,早已适应了高原,迅速投入志愿工作,在近期机关单位举办的“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中取得第一名。

    河南大学每期青马班都会安排一到两次外出学习活动,组织学员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如到洛阳潭头河南大学抗战流亡旧址、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等实地学习,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该项活动是青马课程安排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加强对学员的校史、校训、校风教育,传承河南大学精神,加强了学员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理念,同时促进了青马班学员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青马精神:每人都是一颗火种

    牛飞龙是河南师范大学“未来学院”的第一批学员。2011年本科毕业后,他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开展支教工作。

    支教的一年中,牛飞龙和团队成员们开展了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安利七彩小屋”“心灵辅导·共度暖冬”“践行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等志愿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了温暖与关怀。

    “支教生涯中,最难忘的就是看到贫困学生舍不得扔的小铅笔头,反复用来练习的已经翻烂的作业本,还有看到他们为了读书,一早起床走过戈壁滩才能赶到学校的那种对知识的向往。我觉得,我应该留下来为他们做点什么。”支教结束后,牛飞龙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了这个地方。

    2015年7月,牛飞龙被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纪委监察局,承担案件审理、党风政风监督等工作,立志做一名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干部。

    在河南,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届又一届的“青马班”,给他们打上了一个统一的烙印——青马学员。

    11年来,河南省“青马工程”以“学习”为重要抓手,以“传播”为重要使命,积极为青年成长搭建加油站,不断加强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典型育人、组织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青马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岁月中挺拔“青马人”的身姿,做最真实的青年、最靠得住的青年。

    5月15至16日,河南省高校共青团、省学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王国生寄语要求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在新乡的高校党委副书记,河南省130余所高校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部分高校“青马工程”导师代表、青马学员代表280余人参加会议。

    团河南省委负责人在会议上强调,“青马工程”作为共青团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项目,是一项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队伍和党的事业输送政治骨干,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组织功能和价值体现,河南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必须以对党、对国家、对青年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完成好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实践给予我们最真实的眼睛,我们要用它去追寻光明的未来。”每一届青马学子都用最铿锵的口号展现属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本报郑州5月17日电

张玉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18日 06 版)

智能时代 未来已来
闻不到石油香,我怎能轻易老去
河南“青马工程”点亮信仰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