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探索未知、学科交叉、体验式学习、团队协作

清华x-lab:让创业的门槛像一条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22日   12 版)

    前不久翻新的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涂上了“护肤品”——易净星研发的隐形镀膜剂产品。5年前,这个“护肤品”的原型还在清华大学学生肖鹏飞的矿泉水瓶里,他带着它和创业梦想来到清华x-lab平台接受辅导培育。在这里,一个好技术找到商业市场,一个学生成长为CEO,一个好点子缔造出一家新公司。

    x-lab依托清华经管学院,是由清华大学15个院系合作共建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向大学生提供学习训练项目、创业课程以及与资本对接机会。肖鹏飞的故事天天在这里上演,一批又一批学生带着天马行空的想法接受专业的创业辅导,成长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商业力量。

    “5年来,x-lab确立了‘探索未知、学科交叉、体验式学习、团队协作’四大教育理念。”x-lab主任毛东辉说。如今,x-lab各类课程及活动惠及2.9万人,加入x-lab的项目团队达到1212个,成立公司494个,159个获得投资,融资总额达27亿元。

    成立x-lab就是一场创业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如火如荼的创业教育“刺激”了毛东辉。时任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她发现,那里有几十门创业课程,每学期每个学院都会举办创新周,校友每年创办企业多达900家。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却少有动静。毛东辉以清华为例对比,那时创新创业课程掰着指头都能数清,没有场地,缺乏专业力量辅导,难觅投资机构支持,想创新创业的学生如同一盘散沙。

    “社会需要创新创业人才,但大学是否做好了准备?”毛东辉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商科教学使用的案例教学不够真实,她要让学生到市场里“真枪实练”。

    在得到清华经管学院的支持后,毛东辉开始了x-lab的准备工作。在清华科技园B座的负一层,她从食堂旁边争取到700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为x-lab的办公地点。

    2013年,清华x-lab正式成立,“x”寓意探索未知、学科交叉,“lab”这个名称体现体验式学习、团队工作。这里把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摆在了突出位置。

    成立x-lab就是一场创业,有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鲜思路。它打破了院系的界限,降低了门槛,成为全校清华师生的开放性平台;它提供各类支持,邀请清华校友成为驻校天使投资人和驻校导师。

    “像起风了一般。”毛东辉深有感触,自2014年开始,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国家各部委出台多项支持政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试一试的勇气,高校迎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春天。

    “不能一次追好几只兔子,要摘你能够得着的果子”

    x-lab成立后,提供的支持主要分为课程、活动、培育团队和资源对接等四个方面。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周四下午的新项目见面会,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高健以及毛东辉、投资人,再加上法律、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都会等待学生到来。

    “我们的门槛像一条线,只要团队核心成员有清华师生或校友,有创新创业的意愿,都欢迎来找我们聊聊创业想法。”毛东辉说。见面会从不间断,迄今已经接待了上千个团队,接受率超过95%。

    肖鹏飞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和两块玻璃来到x-lab。瓶子里的脏水沿着涂抹了他研发的产品的玻璃倒下,玻璃上却丝毫不留痕迹,未涂抹产品的那块则被弄脏。演示效果震惊了在场的导师。

    这是肖鹏飞在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他隐约觉得有市场,但下一步怎么办他根本不知道。x-lab的导师帮助这个工科生认识市场,他成立了公司并参加了首届“校长杯”创新大赛拿到金奖,但到了真实市场中却仍难找到应用场景。

    肖鹏飞想过应用在汽车玻璃上,却连连推销失败,他想做建筑物外立面清洁,但难突破资质难关,最终用在了眼镜布上,满足于每年十几万元的营业额。

    “你是想单纯做点儿小生意,还是想成就一番事业?”毛东辉一句话点醒了他。后来,肖鹏飞专注于光伏产业,拿下了不少知名企业的订单。

    “不能一次追好几只兔子,而要摘你能够得着的果子。”毛东辉认为,学生有技术但缺乏商业思维,容易分散力量,给竞争对手机会。

    校园VC创始人殷建松是x-lab的导师之一,3年多来他见了数百位创业者。在他看来,学生创业很容易受竞争对手影响,或是担心投资,还容易受媒体报道的影响,他勉励学生,走上创业路最关键的是“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一团火”。

    如今,x-lab的驻场服务机构从银行扩展到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不缺学生参与,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迅速聚集到x-lab。和市场化运作的孵化器不同,x-lab没有功利心,导师更有教育者的心态。记者采访了解到,创业团队在这里上课或咨询并不需要付费,x-lab也不会占股创业公司。

    像x一样交叉创新

    清华博士生王胤是典型技术男,精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可他创业一开始却找不到方向,自己觉得“手中一把锤子,到处找钉子去打”。他看到了x-lab的宣传海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寻求帮助。

    在x-lab,王胤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朋友,听了很多专家帮他分析市场。最终,他在x-lab成立公司,创办“孕橙”聚焦于女性健康问题。核心团队来自计算机系、电子系、美院、生物学院、商学院。

    交叉带来创新。这位工科博士带领的团队,在2013年12月荣获清华x-lab最具投资价值项目。

    毛东辉指出,很多学生团队常常由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宿舍的同学组成,同质化极高的组合并不能胜任和应对创业中的各类需求。即便是搭配合理的团队,进入市场也需要补很多课。

    清华大学博士生何霆在x-lab受益最多的是有针对性的辅导。2015年,他上过很多课。x-lab经常请知识产权专家、法律专家,还有其他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讲座,经常为创业者安排一对一的辅导,从股权投融资的实战案例分析到团队如何组建等。

    何霆回忆:“这种有的放矢的辅导特别重要,能够帮我们以专业技术为主的创始人团队补充很多实验室之外的知识、经验、风险规避的方法。”

    这正是x-lab的不同之处,在课程建设层面,一直努力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格局。

    2017年,x-lab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开设了《创新与创业:中国洞察》等有影响力的课程。在课堂上,本科生遇到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国学生与国际交换生不期而遇,MBA学生与数十名学者济济一堂。大家按照兴趣与专长组成项目团队,在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氛围中,共同为一个创新项目制定商业方案。如此多元的课堂学生群体,几乎是清华历史上的首次。共生、互动、反馈、链接等生态效应,在课堂内外显现。

    这些课程的学习方式也无不体现创新与融合的生态网络效应。系列讲座与团队创业项目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实地考察学习。

    “家园”让创业者抱团求发展

    创业很难,残酷的市场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是清华学生而温柔半分。

    “如果我自己联系,可能永远见不到这些投资人。”王胤参加“校长杯”时在全国顶级投资人面前展示项目,他认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孕橙”的第一笔天使投资也是通过x-lab达成,让他们成为一家正式运作的公司。

    在“校长杯”比赛上,IDG、顺为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的明星投资人来到现场,获奖选手刚下台就被团团围住。这几年,主动与x-lab建立对接合作关系的投资机构达600多个。

    x-lab成了这些年轻创业者的第一个“靠山”,在这个“家园”里,学生抱团求发展。

    “一滴水不蒸发,是因为它在大海里。”二次创业的马涛还记得第一次创业时的孤独感,如今他最喜欢在x-lab里和小伙伴交流,感觉“和世界在链接”。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标配,x-lab走在了前列。毛东辉总结的经验是,要以创业的心态和生态的方式做创业教育,坚持教育者心态,坚持行动学习,“给潜力的种子阳光和雨露,伴随他们成长,一定会有发芽再开花的结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22日 12 版)

清华x-lab:让创业的门槛像一条线
创业一定要有“拿手活儿”
青年回乡办农场“火”了乡村
把健身房打造成“第二寝室”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