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网友的脑洞大开,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小组有人提问:“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咱们的凉拌菜在歪果仁(外国人)看来都是沙拉?”
于是,网友们瞬间打开了凉拌菜的平行空间,比如土豆丝沙拉(凉拌土豆丝)、海藻沙拉(凉拌海带)。如果到此为止,画风还算正常,但当皮蛋豆腐沙拉、口水鸡沙拉、夫妻肺片沙拉、红油白肉沙拉等陆续上桌后,我感受到来自沙拉的深夜暗黑打击,有点饿。
有人说,这么一改,家常小菜瞬间变得法式优雅;但有反方表示,明明中国味儿的凉拌菜更讲究,艺术感和气场要啥有啥。这里我们不讨论中华料理如何博大精深,就说说这改个名字就似乎从天而降的“土味优雅”。
关于吃,中国网友永远拥有强大的兴趣和创造力,在这场不断深入的大讨论中,我依稀看到了中华美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豆浆油条:中式炸面包配现磨淡奶浓汤;小笼包:精制小麦面饼包裹浓汁肉眼扒;凉面:青葱拌白玉面配热辣风情小米椒;豆腐脑:特制浇汁黄豆布丁;番茄炒鸡蛋:法式甜酸西红柿丁配黄油鸡蛋粒;水煮牛肉:阿根廷小牛肉配时蔬;酸菜鱼:陈年俄罗斯酸汤加小辣椒煮深海鳕鱼……
食物改个优雅的名字,有没有变好吃不知道,但相信价格应该能涨几成,毕竟舶来品经常是高端的代名词。这种刻板印象大抵从清末而来,根深蒂固,记忆刻在语言习惯里。在我的老家,说一个人美,就是“洋气”,反之,则是“乡气”。
为了迎合这种审美,房地产商也不甘落后。各种香榭丽舍大街、罗马花园、普罗旺斯小镇都在中国找到了毫无关联的同名者。只不过,这些名字慢慢成了反面教材。
时代变了,对“洋气”的崇拜慢慢变成了戏谑。尽管仍有人不辞辛苦地从日本背回来智能马桶盖,但很快就会有人指出,这是从杭州出口的。越来越多的“国货”和中华美食一样,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最流行的综艺节目成了《国家宝藏》,00后最喜爱的音乐分类之一是“古风音乐”,传统书院的名字又重新出现在大学。
而一向敏锐的房地产也嗅到了风向的变化,据说现在最流行的名字是“××里”,仿佛要再造一个青石板的烟雨里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凡事跑到另一个极端也不好,比如经常引发话题的“中国风设计”。西方时尚圈可能对中国风有什么误解。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维密天使,身上缠着一条大金龙,就来走秀了;耐克的一款“莲年有鱼”运动鞋,也一定不会得到周敦颐的认可。
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女主角穿上了一身中国古装戏服,还搭配了京剧里常见的云肩。这也不能怪设计师,毕竟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可能就来自几出全球巡演的京剧。东方,有时候还是那个神秘的东方,前路,依然漫漫。
你们和我们,都放轻松点吧,当双方都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才会对各种小事都战战兢兢,一定要分出个非黑即白。而当我们能开开心心地吃着一盘夫妻肺片沙拉,拍照自嘲“土味优雅”时,轻松的态度下会是流畅的交流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最后,还是回到喜闻乐见的食物。北京有一个日本风情的一番街,一个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开了一家日本餐厅,专门做在日本人眼中的中华料理。听上去有些费解,简而言之就是,他做的是日本菜,但日本人觉得这是中国菜,一如东南亚的海南鸡饭、美国的左宗棠鸡。
我去过一次,不大的餐厅里坐满了各国宾客,热气腾腾的面条映得人满脸幸福。至于这是面条还是拉面,没人在意。我还点了一盘日式豆腐沙拉,不瞒你说,当时觉得如果加点儿皮蛋,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