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省昌图县曲家镇双赢农机合作社的刘涛即使不往家里存大量的粮食,也不用担心自家玉米卖不上好价钱了。
这多亏了他和其他合作社成员一起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旗下中粮贸易曲家粮库签署的“粮食银行”合同——收粮之后,粮食不用落地,直接拉进中粮储备库。往年6%左右的粮食损耗降低至接近零。每亩地30元的运费也省下了。刘涛说,这都是实打实的收益。
刘涛和合作社成员们还在手机里装上了“粮圈儿”App,实时查看粮价和存粮价值,找到合适机会点价销售,能卖个好价钱。中粮打造的粮食银行,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银行定义,正在主动出击,为农民打造新型粮食圈生态,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保证粮食安全。
告别“坐商”收粮 粮食银行主动出击打造粮食生态圈
中粮依托自身在粮食主产区的粮库资源,在保障农民粮食所有权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包含烘干、仓储、分批次结算、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同时企业可以获得粮食经营权,这就是“粮食银行”。
农民从田间打粮后,经过脱粒、运输,粮食直接运送到中粮粮库,避免了二次搬倒费用和过程损耗,更避免了存储环节中地趴粮、玉米娄子,以及农民的简易仓房存粮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粮食霉变、鼠害等二次污染。
农民将粮食送到中粮粮库后,会获得一张存粮凭证。农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选择当日或择期将粮食销售给仓库,也可以选择一个日期将粮食出库拉走。中粮贸易农业产业化部总经理陈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减少了担保、搬倒、霉变的风险和费用,又分享了市场价格波动的机会,可以使农民将自己的粮食卖到理论上的最高价格。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了粮食的品质和安全。在获得储粮、售粮保障后,有利于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地方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农粮企业,中粮自2016年起,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粮食主产区,以区域粮库为主要抓手搭建起“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订单农业、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粮食银行、农业金融、增值服务和“互联网+”的服务整合起来直接对接服务农民,改变传统收购粮食贸易中间商的角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物流优势、规模优势,把农业生产和物流、加工环节对接起来,成为农业生态圈的有机组织者,链接起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户最关心的订单和粮食销售问题,直接提高农民收益,并有助于玉米、小麦、大豆等品种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2017年,中粮“粮食银行+”体系总计涉地面积598万亩,惠及约41万户农民,带动农民增收5949万元。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双连表示:“中粮改变了过去坐在家里收粮当‘坐商’的模式,正在落实十九大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从传统农贸企业转变为新型生产服务经营主体。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粮圈儿”App助力粮食银行全流程数字化监控
中粮贸易辽宁公司农业产业化部部长王松介绍,中粮贸易辽宁公司联合大数据公司在2016年推进建设“粮食银行+”体系,通过数据化手段实现粮食银行流程节点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实现了粮库管理系统的优化,以清晰的数字化存单解除了农民的疑虑。
据介绍,中粮通过在粮食银行的存单上体现折干量和原始潮粮的数量,并标注二者的单价。农民能更直观了解粮食产量及价值。农民根据需求调整免存期,在粮食收获后直接选择存入粮食银行,减少了损耗以及费用支出。
刘涛说,“粮圈儿”App方便了粮食储存减少了损耗,也节省了运费。他能通过App随时关注粮食价格,寻找合适机会销售。
王松说,农户能通过“粮圈儿”App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开启数字农业新时代,达到“零损耗、省运费、线上卖”的目标。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这个过程要依靠大型国企来引领,用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经济业态来推动,真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赵双连说。
中粮贸易大数据农业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国说,未来“粮圈儿”将更加专注于将种粮人、种子商、农机商有机融入到App中,在庞大的交易量基础上,形成农业生产和交易的生态圈。
“粮食银行+” 量身打造服务菜单
“我往往会因为资金问题被迫出售存粮,资金周转对我来说是个问题。”刘涛说出了不少粮农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资金周转不足而被迫出售存粮,粮食难以卖出个好价钱。
此外,农户还有数不清的难题要解决:在哪儿能买到便宜好用的化肥?今年收粮时能不能及时租到收割机?今年想种个新品种,但万一没种好,血本无归怎么办?
陈涛说,不同区域和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要针对性地深度调研,而不是“大水漫灌”。
今年3月起,中粮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共同推广打造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前期中粮8位小组成员4次赴宁安调研,历时33天,深入到35个村、8个合作社,实地考察、组织农户、访谈客户、逐一落实合作社和土地面积。
陈涛说,他们调查发现,在吉林三岔河库、蔡家库,农民对农资和农机的需求更高;在辽宁,农民对贷款的需求更高;而在内蒙古,订单农业连片种植业务开展的需求更大。
根据调查结果,从农户种植、收获、销售到整个农业投入——产出业务链条,中粮将农户的农业服务需求分为五大类:种植订单需求、农资投入需求、农业金融需求、农机服务需求和粮食销售需求。中粮据此和化肥生产企业、种子公司、农机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等开展合作,共同提供对农服务。
据中粮方面介绍,这是他们将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对接到粮食银行上,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出的“粮食银行+生态圈”。
具体说来,在订单方面,中粮根据下游市场对上游农业生产提出品种、品质需求,选择最佳适宜区域,由当地村屯农业生产的带头人牵头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粮与其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当地农民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
2017年,中粮在黑吉辽地区订单农业涉地面积约102万亩,回收粮食共28.70万吨。中粮还同时联合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为规模种植农户提供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服务,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在农资投入方面,中粮与优质农资生产企业合作,统一化肥供应,去掉中间商,中粮在回收粮食时将化肥利润全部反哺给农户。在保证化肥质量的前提下,每亩地为农民节省了300~400元的种植成本并通过施肥管理、测土配方推行定制化服务,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种植,也保护了生态环境。2017年,中粮在辽宁开展农资业务673吨,受益农户200余户。
在农机服务方面,王松介绍,中粮整合农机手、运输队、烘干塔等社会资源,使粮食从田间不落地进入粮库,节约物流成本,减少粮食霉变和损耗。
王松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辽宁省为例,年玉米产量约1400万吨,往年的粮食损耗在6%左右,单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16亿元。
在农业生产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中粮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目前,中粮贸易农业金融(种植贷模式)第一单已经落地,中粮贸易法库库、中粮贸易康平库的3位客户实现成功放款,贷款总额297万元,农民贷款的年资金成本可以下降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