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行业变革背后的人才角力:

车企如何玩转“抢人大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6月14日   09 版)

    领英中国Managing Director、商业化负责人于志伟。资料图片

    “汽车‘新四化’浪潮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总是全方位的。现在不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抢人才’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说起当前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夏坤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近日,在一场题为“颠覆与自我颠覆,智能引领汽车行业未来”的汽车人才高端沙龙上,他的这一困惑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全球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蓄势待发。不过,从验证技术的成功到实现商业盈利,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并不是一场风驰电掣的F1式竞技,而是漫长的马拉松。”领英中国Managing Director、商业化负责人于志伟直言,无论何时,汽车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一定是人才。

    在他看来,传统车企在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体系、政府支持等方面有深厚积淀;而造车新势力胜出的关键则在于资本利用效率和精细化运营等因素。不过,他也再三向记者强调,“其实解锁这一切的关键还是‘人’”。

    在人才跨行业、地域流动加速,人才背景更多元化的趋势下,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及管理型人才、如何让拥有不同背景经验的人才与组织发生化学反应,如何制定全新的人才和雇主品牌战略,这些是造车“新旧势力们”都需要应对的关键问题。

    作为一家用户数量超过5.62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在此次活动中发布了汽车行业与新能源、智能汽车人才趋势报告。

    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行业整体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1.046,高居行业吸引力排行榜第三,仅次于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展现出对具有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于志伟透露,传统汽车领域中,有跨行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4%,而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中,有跨行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高达90%。在他看来,这体现了该领域人才高度多元化和跨界流动性。

    “传统汽车背景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车企新的人才需求。”于志伟表示,在汽车行业变革中,拥有不同领域背景的专业人才正不断流入汽车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对金融服务业、信息技术与服务、消费电子、电气和电子制造业、计算机软件等行业人才的吸引力正明显加强。

    在汽车人才地域分布的维度上,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人才中,70%聚集在北上广深,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京和杭州则组成了强大的第二梯队,对新型汽车人才的吸引力正快速攀升。

    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过去一年内,领域内人才净流入排名前三的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和北京。有趣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成为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人才来源最多的高校,这也是长三角地区新型汽车人才输入的重要根基。

    “人才博弈将成为造车新旧势力致胜的关键。企业须尽快建立有效的智慧型人才战略。”他表示,智慧型人才战略的精髓在于将科技、数据和洞察有机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最好的时机、用最巧的方式赢得人才争夺,同时还能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更客观、可量化的人才策略。

    今年以来,国内不少二线城市相继出现“抢人大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要“抢人”,正是因为“人”变得稀缺了。求贤若渴不仅源自强烈的危机意识,更出于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敏锐嗅觉。这应该是车企在此次汽车人才高端沙龙上的最大收获。

    “自2014年1月正式进入中国以来,领英一直通过大数据和全球化平台帮助企业与全球人才和商业机会对接。”于志伟表示,在这次至关重要的变革浪潮中,谁能率先完成人才队伍建设,谁就能在未来商业版图中把握先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14日 09 版

就业率三连涨 车辆工程专业仍是职场“宠儿”
车企如何玩转“抢人大战”
汽车产业掀起百年新变革 本土车企何时屹立潮头
资深副总裁解析吉利“人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