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新连接中法青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6月26日   12 版)

    24岁的法国青年爱德华·斯泰纳和伙伴们走在北京市前门的青砖高檐间,突然想起巴黎的咖啡馆。巴黎高等商学院的这位管理学硕士,毕业后住在父母家里,鼓捣一个和咖啡馆有关的项目。

    他是2018年“吴建民大使奖”法国青年访问团的10名成员之一。这群年轻人来自法国著名高校,专业遍及政治、医学、管理学等领域,经过层层选拔获得此次赴华机会。

    这次访问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他们在6月2日到6月15日访问了北京、深圳、成都这三个创业气氛浓厚的城市,参观创新产业园区、著名创业企业和高校创业学院并展开交流。活动由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发起、组织并资助。

    沟通夹杂着法文、英文和中文——一些成员的中文有法语的绵软口音,中方受访者的法文则带着中国味儿,双方的英文都非常流利。这群年轻人筷子用得熟练,当车经过雍和宫,全体起立对探过红墙的绿荫行注目礼。他们不只是来看热闹的,在申请“吴建民大使奖学金”的论文里,他们详细阐述着中法关系变迁,中法在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合作,还有对2018年全国两会上重要讲话的分析。

    一名成员将中国看作“新的创新之国”。她感到两国“建设未来的人,即青年”,正在彼此连接。

    “全世界都在创业”

    “巴黎也越来越习惯星巴克了。” 斯泰纳遗憾地耸耸肩。这类大型连锁咖啡公司在进入欧洲时,曾被指“没有人情味”“挤压私人咖啡馆生存空间”而遭到抵制。

    咖啡香浸透了法国的历史。斯泰纳和不少巴黎普通年轻人一样,把咖啡馆当作工作、学习和打发时光的必须场所。他最常去的一家在学校附近。老板是个老头,“人很好”,不介意斯泰纳只点一杯咖啡坐上半天。不忙的时候,宾主相聊尽欢,老人听他们说学校里的新闻,也回忆过去的故事。

    斯泰纳创业的初衷,是要保住这个小天地。连锁咖啡店势力范围越来越大,私营咖啡馆的老派经营方式正在受到冲击。他观察到,这类小咖啡馆的经营者通常年纪不小,一是房租昂贵,不少人积累半生才能拥有店面;二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吃力不太好的差事了。他的老板朋友至今警惕智能手机,不懂得上点评网站揽生意。

    平日的下午,小咖啡馆往往门庭冷落。斯泰纳觉得,这里有商机。

    他计划推出一个应用,将自己这样依赖咖啡馆的潜在用户与空闲的大小咖啡馆联系起来。用户可以实时查找有空座的咖啡馆。咖啡馆也能均衡客流量,激活资源。

    他就这个概念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反馈不错。有人反映在咖啡馆工作时遭遇了“卫生间苦恼”:想上厕所,笔记本电脑放在原地怕丢,带去厕所麻烦,而且很可能回来就没有座位了。斯泰纳觉得线上预订座位能解决这个怕丢座的问题,巴黎一些图书馆就通过这个方法管理阅读座位。下一步,他考虑在咖啡馆内设置小型的物品柜,能供顾客暂时寄管财务。

    这个项目目前只有他一个人在忙活,所以他什么都管。他的初步目标是在今年夏天结束前做出一个简单样本,然后再寻觅伙伴。

    对这个住在家里不好好找工作的名校毕业生儿子,父母少有不安。夫妻俩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相信人的价值。他们觉得不论做什么,只要在努力做好,都是值得骄傲的。

    巴黎年轻人创业的热情日渐高涨。斯泰纳介绍,“毕业于好学校”的法国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去做律师、医生,或是进入大公司,走上一条被规划好的康庄大道。但近几年,不少人选择投身未知的领域。

    硅谷的热闹是一大激励。从小学习英语的年轻人对“老欧洲”的温吞现状多有不满,不少人渴望建立下一个脸书或snapchat。而中国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渗透。“你们实在是不无聊,永远在忙碌。”斯泰纳说。

    他认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赢家之一”。他赞叹于自1990年以来,这个国家人均年收入从700美元到13000美元的飞涨,即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在6%以上。

    他随团参观了数个中国创业园区,包括北京中关村创客小镇。这片位于北京远郊的19万平方米区域为创业青年提供吃住行的全套服务,在这里,一套北欧式精装修的40平方米一居室月租不到1000元,远低于周边平均水平。据了解,已有接近500家团队入驻这个小镇。夜里,楼宇灯火通明。不少团队一天工作超过17个小时,人人“都非常年轻”。

    斯泰纳有点羡慕——在巴黎,租房子是一笔大开销。市中心房价与北京二环内一样令年轻人高不可及。

    “全世界都在创业。”北京夏天的大日头底下,斯泰纳喝了一口冰咖啡。咖啡来自小镇的咖啡店,也是一条龙服务的一部分。

    “中国人好爱区块链啊”

    整个访问中,“区块链”是被最频繁提及的词语之一。

    受访的大型公司工作人员频繁提起这个名词,教授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少创业团队在深耕这个方向,投资人则对此各有意见。在中关村创业小镇,年轻人被分成医疗、文化创意、互联网和孵化器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区块链的话题反复出现。

    法国年轻人十分关注中国大数据和远程医疗的发展。团队中不少成员都在相关领域努力。26岁的朱丽叶特·博乐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有医学和社会学背景,属于一家医学创业团队,从事基因治疗。这类治疗在法国已经相当成熟,即用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靶细胞像人体内的灯塔一样,能控制基因表达,产生各种功能。

    博乐团队的目标是治愈癌症。整个疗程的价格比传统化疗要低很多,她也相信疗效更为显著。目前,她们正在期待第一批实验患者的结果。

    “中国人觉得远程医疗靠谱吗?”她问。这是法国正在面临的问题——教育市场。患者隐私是被反复拷问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关村创客小镇小镇副总经理刁建明介绍,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中国则在近几年开始发力。小镇里一支基于清华大学的年轻团队专注远程医疗智能硬件。这种硬件佩戴后能随时监测心脏功能表现,并实时传输给数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评估。

    刁建明自豪于小镇提供的区块链服务。他介绍,这种无法篡改、层层签名的数据块链条能实现医疗数据的保存。那家智能硬件团队也得益于区块链的帮助。这是整个中国2018年大数据远程医疗发展的趋势之一。

    博乐对此则怀有谨慎态度。这个四姐妹家庭的长女相信科学的力量,但不习惯盲从于流行趋势。“中国人好爱区块链啊”,她对记者感叹,“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谈论”。

    23岁的吉尔姆·迪波则迫不及待想拥抱这股潮流,“法国人也爱区块链啊!”

    他语速极快,即使在日常交流时也爱援引历年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商业发展指数如数家珍。这位巴黎政治学院的公共政策硕士尚未毕业,已经在为一位法国现任总理的智库成员撰写战略研究分析。在一份报告中,他洋洋洒洒阐述了这种新技术的各类可能性。据他观察,在法国,区块链在金融和医疗上会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目前,“法国人的热情主要集中在与之紧密相连的虚拟货币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不景气。法国人习惯的理财方式如购买国家债券或银行存储“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虚拟货币被看作充满希望的投资对象。

    “你脑中有未来的自己吗”

    对于27岁的让·波利德瓦德勒来说,中法青年在创业上的交流可以有极为美丽的可能性。

    这位毕业于著名艺术高校百里高等艺术管理学院的男青年在北京夏日里戴着宽墨镜,衬衫细格条纹,牛津鞋鞋带系得一丝不苟,随身带着个iPad,里面装满了图片。他来中国后,在忙碌的参观外,还忙着参加各类沟通和座谈。

    瓦德勒的目标是让中国人了解法国的艺术,法国人能购买中国的艺术。他已经向法国人介绍了多位中国艺术家,最受欢迎的一位擅长用玻璃材料创造出大型装置,在不同的光线投射下粼粼闪动,变幻出看不完的色彩组合。

    他们和企业家座谈,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聊到法国青年的现实,包括房租、市场和情感。环境是他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年轻人自豪于法国的清洁能源核能,也熟悉中国的“绿色发展观”。他们关注“一带一路”的推进,也希望法国能加深与中国的合作。

    斯泰纳援引洛朗·法比尤斯和复旦大学学生的对话,“2030年,我想在一个怎样的世界生活?2050年呢?你们中的每一个人给出的答案,由你们的职业选择、生活选择、你们的创举体现出的答案,有着出乎你们意料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中国青年“想要的不再是追求简单的物质丰富,他们知道个人奋斗的力量——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你脑中有未来的自己吗?”他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26日 12 版

中国小微企业为何快速成长
创新连接中法青年
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辞去公务员,做服务创业者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