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了美欧多个国家大选的“反建制”风潮,如今吹到了墨西哥。
当地时间7月1日,左翼候选人、现年64岁的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宣布在墨西哥大选中胜选。这位新当选的墨西哥总统,曾称“新自由主义模式”和传统的政治经济精英为“权力黑手党”,誓言扫除墨西哥猖獗的犯罪和腐败,承诺执政后会“优先考虑那些最贫穷和被遗忘的人”。
环顾近两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大选,类似于洛佩斯这样的说辞并不陌生。
墨西哥数十年来第一次“向左转”
在此次大选中,洛佩斯以大约53%的得票率胜出,超过得票率第二的墨西哥国家行动党(PAN)候选人里卡多·安纳亚20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墨西哥选民的“求变”之心。
墨西哥前外交部长乔治·贾斯达涅达对媒体分析认为,洛佩斯赢得本届大选基于他提到的三个关键词:暴力、腐败和经济,“他是唯一一个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变革者的候选人”。
暴力犯罪是长期困扰墨西哥社会的问题。在选举季,犯罪集团表现得更为猖獗。自去年9月以来,已有约130名参加议会选举的候选人等政治人物被谋杀。腐败问题,在现任总统恩里克·佩尼亚·涅托任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连涅托本人和他的家人也被传与腐败丑闻沾边儿。墨西哥的经济虽然近年来能保持2%以上的增长率,但依然有约半数墨西哥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正是在经济发展中被“遗忘”的人群,这一次成为了“核心左派选民”,构筑了支持洛佩斯的基本盘。
厌倦“墨西哥国家行动党”(PAN)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PRI)轮流坐庄,却不能为墨西哥带来切实改变的中产阶级,也为洛佩斯的当选提供了“助攻”。自1929年以来,现总统涅托所在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起初执政墨西哥长达71年,直到2000年被“墨西哥国家行动党”取而代之;12年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于2012年再次上台执政。
几天前,墨西哥政坛的这种轮回被洛佩斯打破,洛佩斯也成为数十年以来墨西哥第一位“左翼”总统。在近年来呈现“左退右进”趋势的拉美政坛,洛佩斯的获胜,对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左翼主政的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不是“墨西哥特朗普” 也不是“墨西哥查韦斯”
由于洛佩斯的左翼属性,许多人拿他与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相比。又因为其“反建制”的主张和选举策略,也有许多人拿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类比。但如果细看洛佩斯已向世人展现的主张,就会发现,他既不是“墨西哥特朗普”,也不像“墨西哥查韦斯”。
洛佩斯的确表现出了与传统政治精英不一样的做派。不同于倾向右派的特朗普总统的富豪出身,洛佩斯从农村起家,2005年担任墨西哥城市长期间,一直开着一辆旧的日产汽车。在竞选期间,他宣称自己不会拥有信用卡或支票账户,不会乘坐总统专机,也不会住进总统府,而要把总统府变成一个公园。他承诺上台后为穷人、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政策支持,但反对增加公众债务。他也承诺不会加税,而希望通过打击腐败来筹集推行新的社会改革的资金。洛佩斯还表示,他不会理所当然地履行宪法规定的6年总统任期,将在3年后请民众对他的任职表现进行公投,如果输了,他就会辞职。
不过,依然令许多墨西哥商界人士担心的是,身为左翼领导人,洛佩斯会不会强行推行国有化、限制私营企业,进而达到“均平富”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化解这种担忧,洛佩斯近日会见了一些商界人士,表达他支持自由贸易和私营部门发展的立场。他表示,私人石油钻探合同不会受到严重影响,但他不会允许石油“回到外国人的手中”。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洛佩斯确实是一位左翼领导人,一位经济民族主义者。但同时,他也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行动计划中采取了“折中”的务实策略。
美墨关系向何处走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关注墨西哥本次大选的,除了拉美周边国家,还少不了美国。美国与墨西哥之间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边界,墨西哥也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国。墨西哥在美国治理移民和毒品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与美国分享反恐和安全问题的情报。因而,在洛佩斯胜选后,美墨关系走向也备受关注。而在当下,美墨之间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分歧,便是北美自由贸易谈判。
可以预见,面对美国,洛佩斯在自由贸易谈判问题上,不会走柔软路线。墨西哥现总统涅托的支持率之所以在近期触底,一大原因就在于墨西哥民众受够了他在特朗普面前表现出的“受气包”一般的形象。墨西哥一家咨询公司6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的墨西哥人对特朗普持否定态度。了解这一切的洛佩斯,料将对美国表现出比现政府更为强硬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洛佩斯参选过程中,虽然对美国的边境管制和移民政策进行了抨击,但他并没有把对美国出言不逊当成主要的揽票策略。这也为美墨首脑之间以后较为心平气和地沟通留下了空间。
在洛佩斯胜选之后,特朗普很快就在推特上表示,他期待与洛佩斯展开合作。7月2日,白宫发言人透露,特朗普总统与洛佩斯进行了电话沟通,“通话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双方均有意愿就美墨自贸协定一事展开磋商。
一切都还只是迹象。洛佩斯在墨美关系等问题上到底会走什么路线、采取什么策略,还要等他12月1日走马上任后才会真正见分晓。
本报北京7月3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