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共青团新闻联播》团十八大特别节目:

30分钟视频节目的台前幕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10日   05 版)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

    “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6月29日晚上十点,当《共青团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蒋佩珊口播结束语中默默少了“下期”,只剩“再见”时,演播室里,只有摄像稍稍松了一口气。而节目编导、推广等一系列后期人员当天的工作还将继续。

    6月26日至6月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推出的《共青团新闻联播》视频专题,专门针对此次大会制作了每天一期的“团十八大特别节目”。

    一个日常保持周播频率的节目,是如何在团的十八大期间将大会内容、团代表风采、各地相关新媒体文化产品等内容一一囊括其中、并且以日播的频率呈现给大家的?对此,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共青团新闻联播》相关制作人员,听他们讲述5期“团十八大特别节目”背后的故事。

    3套预案,都细化到每个人、每一分钟

    4月底接到团中央通知,确定需要在团十八大期间制作特别节目,总导演高旭坦言,自己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在之前党的十九大期间有过类似的尝试,所以接到任务后很快就进入角色,着手策划了。”高旭说。

    在团的十八大期间制作推出特别节目,《共青团新闻联播》要与以往的节目有哪些不同?如何确定栏目设置,才能尽量做到既满足不能到现场参会的团员青年和基层团干部对大会的了解需求,又突出各地共青团改革成效、展现基层团代表风采?前期,总策划黄勇和闵捷带着高旭和总撰稿陈凤莉没少开“碰头”会。

    一开始,高旭想着在节目中设置专门的栏目,向大家传递什么是团代会、团代表是怎么产生的等相关内容,但是发现已经有一些地方做了类似的解读产品。

    “不能简单进行信息的传递,我们需要结合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特色,既有现场纪实,又有深度报道,让大家能从我们的节目中既获取新鲜的‘活鱼’,还能捞到‘干货’。”陈凤莉一直从事共青团和青年问题相关报道,又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她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后来,参考央视对重大会议的报道,结合共青团和青年特色,大家商量将栏目确定为“团代会纪实”“团代表面对面”“团代会新视角”,以新闻资讯、人物采访、文化产品等版块来呈现。

    真正能够参加团代会的团员青年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很关注此次团代会,想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大会内容。全媒体时代,文字、图片的报道并不能满足大家对资讯的全部需求,而《共青团新闻联播》作为唯一一档全程报道团十八大的视频节目,有必要将大会议程中的环节尽可能完善地呈现给大家。

    “哪些会议场景可以出同期,哪些能配画面,又有哪些只能主持人口播,对于一些关键会议环节,我们分别制定了3套适合不同采访要求的方案。”陈凤莉介绍,涉及到的拍摄人员、采访记者、文字记者,任务、分工都落实到了具体的人。“包括每天下午5点完成脚本的撰写,6点45分左右现场召开选题策划会,对第二天的内容细化梳理……”这些在报道预案中都有详细的计划。

    “代表面对面”是此次节目的重点版块,嘉宾人选的确定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前期,陈凤莉和高旭逐一查阅团中央推荐的300人重点报道名单,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代表的群体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缩小人选名单,又拿到小组会议上集中讨论。

    “针对初步确定的嘉宾事迹,大家一起商量谁适合在‘面对面’环节采访、可以放在哪一期。”高旭回忆,视频部5月一周一次的策划会,到6月基本上每天都在随时开会确定新的进展。

    开幕会可以有几名摄像记者进入人民大会堂采访、机位如何设置,前期一直没有定下来,制作人员只能制定不同的方案加以保障。尽管6月23日就进驻大会,对场地、会议流程等都核对过好多次了,但是节目正式“开战”前一晚上,直到凌晨3点,视频部还是进行了最后一次全体演练。

    一个人“掰”成两三个用

    作为节目主编,李宁比其他小伙伴更早接触团代表。

    “代表面对面”环节的嘉宾名单刚确定,他就开始研究各种信息。“不仅要熟悉代表情况,还要考虑会议期间如何安排采访地点、嘉宾时间,如何让仅有的几台机器和紧张的人手最大化协调。”李宁说,接到这样的重任,自己一开始有些意外,但是很快就投入到和各个团代表的前期沟通当中。

    6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会前的嘉宾采访环节是个很大的亮点,也备受大家期待。为了保证现场采访万无一失,又不影响团代表有序进场。李宁和小伙伴贾梦梦前一天特意选了代表休息间隙到驻地“摸底”。

    “我们和代表提前做了沟通,告诉他们开幕会前在什么位置、会占用几分钟,请他们谈谈参会感受和期待,让代表对采访有个大致了解。”第二天,在代表入场前一个多小时,李宁和团队小伙伴就全员出动,7个拍摄小组早早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前架起了摄像机。

    虽然起了大早,也没能有机会进入开幕会现场,但是让李宁和小伙伴们开心的是,按照预定计划,成功采访到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团代表入场时的情景,记录下了代表们会后出场时的激动和振奋。

    当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幕会上,尽管总编导王荣华作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拿到了唯一一个进入会场摄像的名额,但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为了完成任务,他携带了两套设备,一套是固定机位的全场录制,一套采用“游击”方式。

    “因为参会媒体还有央视,对于他们强大的机位来说,如何高效拿到当天晚上《共青团新闻联播》能用的素材,我一点也不敢放松。”在现场,王荣华一边注意着固定机位拍摄是否正常运行,一边要确保一个环节不漏的记录下开幕会重要时刻、代表特写画面、重点代表团参会画面、领导讲话素材。

    “整个上半场只有40分钟,但是靠一个人拍摄这么多所需的视频资料,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王荣华想了个办法——按照所需材料的重要程度分步骤完成摄像工作。

    而忙着联系采访嘉宾的李宁也会根据实际需要,时而担任镜头后的摄像,时而是镜头前的采访记者。等到深夜,大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会给后期编导“搭把手”,一起剪片子。

    “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都不只是一个角色,不仅是摄像、编导、还有后期,每个人身上都要肩负2到3个角色。”王荣华介绍,会议期间,真正采访到的嘉宾除了预案中的“规定动作”,还有很多“临场发挥”。

    原来,视频部在采访拍摄的同时,还有很多文字记者分布在不同的代表团,参加各个分组会议。

    “记者们在分组会中一旦捕捉到亮点,就可以随时‘召唤’摄像前去。”会议期间,为了让节目内容既有丰富的现场新闻画面,又能挖掘到团员青年声音、基层共青团改革中的成效和困境,陈凤莉大脑中总是紧绷着一根弦。她经常是上午一边忙着协调前一天所录制的视频节目在各个微信平台的推广,一边在微信群里不时提醒融媒报道小组的文字记者们“如果有鲜活的现场新闻,记得立即联系视频部同事过去拍摄”。

    团的十八大期间,坐阵后方的总导演高旭没少熬通宵。对于大家的辛苦,他也都看在眼里,但是想要分清到底是从几点开工的,却很难。

    从8点半开始,记者们开始对接各自采访嘉宾、摄像分别前往两个会场驻地拍摄分组会议。在这之前,前一天的视频已经送审、负责推广的人员开始在各个平台上传、协调发布。部分编导开始剪辑当天所需的视频素材、前期脚本也开始了撰写……

    “预设每天8点半开始工作,晚上10点就能休息,结果基本上都是24小时连轴转。”高旭记得,26号下午4点主持人就开始化妆,但是因为当天开幕会,涉及内容比较多,脚本到晚上12点才定稿,等到后期制作完成都快凌晨5点了,早上8点开始推广传播,后期的工作人员才开始休息,而其他人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采访。

    “二十几个工作人员,负责39个代表团、80多个代表的采访、开闭幕会、所有的会议流程、每个团、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报道。”虽然人手不够,但是依然圆满完成这次报道,高旭给团队点了个大大的赞。

    青年和基层团干发声交流的平台

    从一开始,《共青团新闻联播》团十八大特别节目就有明确的定位,不做会议信息的“搬运工”。

    “要有温度、有深度,关键要能够获取各行各业青年的声音,请基层团代表分享共青团改革成效,谈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既要让大家看到近年来的工作成绩,又要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平台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陈凤莉介绍。

    采访中,来自浙江的团代表祝黎昕讲述了自己加入“万少华团队”,第一次志愿为饱受日军细菌战蹂躏的烂脚老人医治换药的场景。面对镜头,作为一名基层团代表,她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医疗事业,共同守护大家的健康。

    吴佳祥是航空工业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一名设计员,在《共青团新闻联播》的演播室,他不仅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梦”,还向大家展示了公司团委专门制作的团十八大献礼作品——剪纸新时代。

    因为一张“大眼睛”照片,苏明娟不仅被公众熟知,还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此次团代会期间,已经是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的她也走进“团代表面对面”栏目,谈起从一名普通青年转变为兼职团干部后,自己对希望工程工作不断加深的理解。

    大会期间,每天都有超过5名嘉宾走进《共青团新闻联播》“团代表面对面”,或畅谈心声、或交流工作、或传递青年声音。

    苏静是团兰州市委宣传部部长,虽然没能到现场参会,但是她时刻关注着团十八大的相关信息。《共青团新闻联播》中的“团代表面对面”让她尤为印象深刻。

    “这种视频采访的形式让我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在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地域不同团干部对团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深刻理解。”苏静说,在节目中,了解到其他地方团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她也意识到自身在团的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样的分享和交流,也让作为西部基层团组织工作者的我们,能够更明确需要补课的内容和开拓创新的方向。”

    让王荣华意外的是,会议后期,不时有代表主动找上门,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发声。有想和其他地方同行分享工作经验的,也有带着问题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共同关注并寻找解决方案的。

    “《共青团新闻联播》通过视听画面来展现整个大会的状况,是各个部门联动、深入到大会角角落落的集锦,不仅样态丰富,还有固定版块呈现大会进展情况和代表的精神面貌。”尽管持续一周的工作,大家的工作时长达到90个小时,几乎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的囫囵觉,但是能有机会参与报道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这件大事,作为一名党员,王荣华觉得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10日 05 版

30分钟视频节目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