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虚拟考古告诉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马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11日   05 版)

    不久前有网友爆料,说自己在西安入住了兵马俑主题的民宿,床前床后、墙壁、洗手盆、台灯……房间里到处都是兵马俑大大小小的复制品,颇为惊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也关注到了这则新闻:“这是一个非常差的创意,兵马俑不适合民居。”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但地宫到底什么模样,无人知晓。上世纪70年代兵马俑的发现,才让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始皇帝地下世界的一角。时至今日,兵马俑仍是很多游客对秦始皇陵的唯一印象。

    侯宁彬认为,秦始皇帝陵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秦始皇和他在那个时代所创造的历史,从国家制度、语言文字等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但他也坦言,目前对这份文化遗产的利用仍有欠缺。“大家现在来这儿,关注的还是兵马俑,其实这在整个秦始皇陵的陪葬系统中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需要努力,对整个秦始皇陵和陵园,以及秦始皇所创造的历史进行阐释。”

    怎么阐释?侯宁彬知道,用传统手段已经很难让这一代年轻人乐于接受,“必须引入现代理念和科技”。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创商店,跪射俑、铜车马、兵器、纹饰等一些秦文化元素被运用于伞、杯垫、书签、胶带等文创产品;博物院还与腾讯合作,开发了《我为秦军送粮草》《寻找秦始皇》等小游戏;在“你好·兵马俑”互动游戏中,基于兵马俑千人千面的特色,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与图片美化处理功能,体验者上传自拍照,就能匹配与自己最相似的秦俑形象。

    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展厅,打开应用AI技术的小程序“博物官”,只要拍下兵马俑的任意部位,一只脚或一个头,就能立刻识别并弹出这件展品的全部信息,“伸出一只脚就能猜你是谁”不再是一个冷笑话。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信息部主任赵昆说:“多年来围绕文物开展的研究工作,让我们意识到,与文物有关的元素,包括文字、纹饰、工艺等,在当下也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有一个观点,就是在智慧的博物馆里,让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生活再次发生关联。”

    现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时,有时会戴上一副炫酷的眼镜,目之所见,就在拍摄视频。微视和微视眼镜公关经理陈柏熙说:“去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特别火,说明年轻人对文物修复、考古发掘的过程,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但一般大家只能远远地看,微视眼镜的记录方式,是专家的第一视角,而且绝对近距离,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赵昆介绍,目前微视眼镜主要用来拍摄短视频,希望能逐渐变成记录考古过程的工具,积累的素材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一个遗址类博物馆,考古发掘是基础,但考古又牵涉到保护。比如,现在不允许发掘秦始皇陵,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掘也是一种破坏。这时,就需要现代科技对秦始皇陵进行重构。

    在一款正在设计的游戏《秦时明月》中,就以史料为依据,复原秦始皇陵地宫,成为游戏主场景之一,人物服装、道具也以史料为依据还原。侯宁彬透露,他们还想用数字化手段,让参观者了解整个兵马俑的建造历史,比如,陪葬坑的整体结构、铜车马的力学原理……

    当然,这一切都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前提。侯宁彬强调:“博物馆的数字化也好,信息化也好,前提是对藏品或遗迹本身有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展示和传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张卫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公众对考古可能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它太专业,另外一种认为它像盗墓笔记。“实际上考古沟通了古代和现代,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科的结合。考古也需要把我们所获得的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向公众展示,现在,用信息技术来做这件事就很有意思。”

    张卫星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就参与了兵马俑二号坑的发掘,“那是我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近年来,对秦始皇陵的考古成果不断,在2.13平方公里的内城西北部,就发现了99座墓葬,印证了《史记》中记载的“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和其他博物馆不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展厅面积只是一小部分,更广大的区域是发掘现场。现场就在游客可以看到的地方,隔一个栏杆,常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挖这儿干啥?这儿还是秦始皇陵吗?”

    时间带走了秦始皇的辉煌,陵园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宫在打开之前也永远是个谜。在张卫星的设想中,未来的游览应该是这样的:游客带上VR眼镜,走到哪里,除了看到现在地面的形态,还能看到2000年前的模样,地下的宫殿也在你面前缓缓铺陈……

    张卫星称之为“虚拟考古”:“对遗址类博物馆,复原旧时模样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但想回到过去,就要极力搜集原始数据。”搜集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已经等了2000年的秦始皇或许表示,千年也就等这一回,咱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11日 05 版

敬一丹:1700封家书,我家的68年
村上春树都去过哪些城市
虚拟考古告诉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马俑
见字如面 纸短情长